新余市渝水區良山鎮白沙村有一個可以存道德的“銀行”,這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銀行”?7月8日,記者走進了白沙村一探究竟。
來到白沙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門口,只見墻上掛著一塊匾額,寫著“良山鎮白沙村道德積分銀行”,正在開展“高溫季節防暑降溫常識”文明實踐活動,來自良山鎮衛生院的護師江曼正在給村民們講授防暑降溫知識。聽完講課的村民盛紹羊進到大門左側的“道德積分銀行”積分兌換超市,從一面掛滿了“道德積分銀行”儲蓄存折的墻上取出自己的存折仔細查看。他邊看邊笑著說:“今天參加文明實踐活動,又可以積2分了。”
2019年5月,白沙村啟動“道德積分銀行”,包括盛紹羊在內的126戶村民率先成為儲戶,領取了存折。為了確保“道德積分銀行”建設有章可循、運行規范,該村專門制定了《道德積分銀行積分條例》和《道德積分儲蓄存折管理使用及兌換辦法》,以弘揚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為主要內容,從“積孝、積善、積信、積勤、積儉、積美、積學”7個方面設置了46個積分、扣分項目,比如為村里老人服務、做好事每次積3分,參加各類慈善活動和志愿服務每次積8分,被發現亂倒垃圾每次扣10分。每個月,白沙村道德評議委員會都會分成多個小組深入儲戶家中進行評分,并召開評議大會,公布積分情況。每個季度按“1分等于1元”的比例開展積分兌換活動,并公布“光榮榜”和“警示榜”,對得分高者表揚,扣分多者勸勉。
翻開盛紹羊的存折,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從去年5月開始每個月的積分情況:5月積善得3分,積學得4分;6月積勤得2分,積學得4分……去年年底,盛紹羊把積攢了幾個月的50多分兌換了牙膏、洗衣液等日用品。他告訴記者,這種形式很好,鄉親們得到了物質獎勵,村子越來越干凈,鄰里間也越來越和睦。
截至今年6月,白沙村“道德積分銀行”共有161戶開戶村民,登記道德積分12000多分,扣300余分,登記各類好人好事5800多件。今年5月,良山鎮在另外10個村全面鋪開建設“道德積分銀行”,受到廣大村民歡迎。目前,渝水區正在向全區各鄉鎮推廣。
記者手記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離不開道德建設,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新余市渝水區良山鎮白沙村,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和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設立“道德積分銀行”,積極引導村民用善行義舉換積分,充分調動了群眾“共治”積極性,帶動了“德治”新風尚,進一步推動了農村公民道德建設和文明鄉風落地生根,走出了一條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與基層社會治理的新路子。
江西志愿服務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專稿欄內的所有作品,包括標有“江西志愿服務網”LOGO的圖片,版權均屬于江西志愿服務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經本網授權使用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江西志愿服務網”和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注明“來源:×××”(非江西志愿服務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3.在本網的新聞信息頁面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不代表本網觀點,文責自負。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發布之后30日內同本網聯系。
※聯系方式:中國江西網 電話: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