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吉水縣致力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在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中的作用,積極探索新時代文明實踐路子,努力打造“特色牌”,整合資源,因地制宜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精品工程,促使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有活力、有實效、有后勁,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成為群眾的“充電站”“服務站”“歡樂站”。
群眾精神的“充電站”
“文藝氣息濃郁的禮堂內壁,文化底蘊豐富的展板、地面干凈整潔的環境……”日前,走進吉水縣水田鄉桑園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印入眼前的是一幅活力滿滿、其樂融融的畫面,讓人感覺這不是單獨一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而是群眾溫馨的家園。
“每天來這里的群眾都很多,這里成了村里群眾空閑時的固定去處。”桑園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長周友根開心地說。桑園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里“廬陵大講堂”不定期開展各種宣講,讓黨的政策從紙上傳遞到心上,“廬陵大講堂的課程設置中,既有‘高大上’的理論課,也有‘有溫度’的道德課,既有‘接地氣’的技能課,也有‘最鮮活’的政策課,立足鄉村、創新治理、學以致用、教學相長。”水田鄉宣傳委員徐文明介紹。
吉水縣充分注重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實際功效,將各村級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設成為一個良好的學習、體驗平臺。組建以黨員干部、先進人物、專業人士為主的宣講隊伍,以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送黨風廉政政策、送法律科技、送脫貧技能培訓、送移風易俗文明新風、送十九大精神進村等為內容,通過農民讀書會、話村里變化、大講堂等一個個別開生面的形式,使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成為宣傳黨的方針政策的主陣地,成為群眾的精神“加油站”。
百姓門口的“服務站”
“怎樣養雞可以使雞不生病呢?大家從《優質土雞養殖技術》這本書里學到了哪些實用的養雞小技巧?”7月17日,吉水縣丁江鎮雙櫓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傳來熱烈的討論聲。20多位群眾聚集在一起,在志愿者、獸醫專家肖平平的輔導下學習討論養殖技術。
涼爽的空調房里,有著豐富多樣的農業技術、科技知識、文學哲理、人文歷史等書籍以及安全綠色的電腦網絡……丁江鎮雙櫓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立足居民需求,精心整合接地氣、聚人氣的農家書屋等資源,為村民提供便民、惠民、利民的貼心服務,深受當地群眾喜愛。
“我之前在我們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學會了井岡蜜柚的種植技術,現在我還想通過這個平臺學到更多的技術。”雙櫓村彭玉梅對學技術致富樂此不疲。
吉水縣不斷將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融入志愿服務,以孤寡老人、困難群眾、身邊好人等為重點,以群眾需求為導向,突出服務功能,組織志愿者結合自身的專業特長,為他們提供健康義診、慰問幫扶、文明勸導、政策咨詢、技術指導等各類活動,形成志愿服務項目貼近群眾實際、符合百姓需求的良好機制,努力將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打造成為百姓家門口的“服務站”,用服務架起“連心橋”。
農民身邊的“歡樂站”
“走,去村里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看劇團排練節目去。”7月15日一大早,葛山村的“戲迷”王晉聽說村里劇團在排練幾個新節目,便邀了幾位村民迫不及待地想一睹為快。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農民劇團工作室,劇團正在排練新現代小型采茶戲《新官上任》《廉政村長》等節目,“看來村里實踐站馬上又要新戲看了,又要熱烈一番了!”王晉聽說劇團彩排完畢后,準備開展送戲下鄉巡演文明實踐活動。
吉水縣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采取自生內力和外力輔助相結合的模式,大力開展文藝志愿服務活動,積極指導劇團工作,引導劇團健康發展,極力扶持鄉村文藝和文明實踐隊伍,鼓勵群眾“自己編、自己導、自己演”,引導支持鄉村能人、文藝愛好者加入實踐活動。這些“赤腳藝術家”,平時在田間地頭忙活,農閑一到,他們就湊在一起自娛自樂和志愿服務活動,用鄉土文化傳遞文明新風、帶來文藝歡樂,不定期在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匯演,群眾的笑臉,開心的歡呼,頻繁接地氣的演出讓小小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成為了農民的“歡樂站”。
江西志愿服務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專稿欄內的所有作品,包括標有“江西志愿服務網”LOGO的圖片,版權均屬于江西志愿服務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經本網授權使用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江西志愿服務網”和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注明“來源:×××”(非江西志愿服務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3.在本網的新聞信息頁面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不代表本網觀點,文責自負。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發布之后30日內同本網聯系。
※聯系方式:中國江西網 電話: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