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上午,家住共青城市甘露鎮甘露花園小區的老人張行谷,來到該鎮創業社區“黨群服務+文明實踐”綜合體,和幾位老朋友下象棋、聊天,其樂融融。11時30分,他就在這里的食堂用餐。
“我今年80歲,兒女在外地工作,我一個人在家,比較孤獨。”他告訴記者,“今年6月以來,我每天吃過早餐后就來了,中午和晚上都在這里吃飯,每月交餐費200元。這里環境好、服務好。”
記者看到,食堂內窗明幾凈,桌椅擺放整齊,志愿者正在忙著將飯菜和湯端到老人們面前,并提醒他們“把碗里的飯和菜吃完,不要浪費”。老人吃的菜是紅燒魚塊、青菜和西紅柿雞蛋湯,他們吃得津津有味。吃好午飯,他們會看報紙、下象棋,或者坐在按摩椅上按摩……場面十分溫馨。
去年,甘露鎮以共青城市黨的基層陣地資源整合為契機,從老人的需求入手,整合組織、宣傳、民政等部門資金,在創業社區打造以老人日間照料為特色,具備云講堂、農家書屋、婦女兒童之家、舞蹈室等功能的“黨群服務+文明實踐”綜合體,滿足居民對文化娛樂生活的需求。“黨群服務+文明實踐”綜合體當年10月底竣工,向轄區內70歲以上的留守老人提供午餐和晚餐服務。
“老人吃飯的費用,自己交一部分,政府給予適當的補貼,基本可以滿足資金需求。”創業社區工作人員馮宏說,“我們積極引導企業、志愿者、鄉賢等,共同參與‘黨群服務+文明實踐’綜合體建設,把綜合體打造成社區居民的溫馨之家。”這是該市探索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新路徑的一個縮影。
去年以來,該市創新舉措,努力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該市按照建設標準化、服務高效化、功能多樣化、管理科學化的要求,大力推動黨群服務中心、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農家書屋等陣地和資源的整合,打造“黨群服務+文明實踐”綜合體,推動基層各項工作強起來、實起來,切實增強基層黨組織工作的影響力、凝聚力、號召力。該市還鼓勵利用閑置的校舍、倉庫、祠堂等場所,建設“黨群服務+文明實踐”綜合體。
該市蘇家垱鄉水口村把村莊的祠堂及附近的兩棟閑置民房,改造成“黨群服務+文明實踐”綜合體。村莊里的退休教師和返鄉大學生,經常在這里給孩子們上繪畫、唱歌、舞蹈等課程,培養他們的興趣愛好,豐富他們的業余文化生活。
為滿足群眾多樣化的精神文化需求,該市安排了130多個志愿服務項目,并建立“點單派單”系統,實現了“群眾點單、文明實踐中心派單、志愿者接單、群眾評單”的志愿服務新方式。“社區有了‘黨群服務+文明實踐’綜合體后,我想學唱歌、跳舞,就有老師來免費教我,真好!”該市茶山街道東湖社區居民張大娘笑呵呵地說。
文明風尚,飛入尋常百姓家。目前,該市建有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154個,覆蓋全部鄉(鎮、街道),累計開展活動2000多場,參與志愿者2萬余人次,受益群眾超過5萬人次,新時代文明理念深入民心。
江西志愿服務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專稿欄內的所有作品,包括標有“江西志愿服務網”LOGO的圖片,版權均屬于江西志愿服務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經本網授權使用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江西志愿服務網”和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注明“來源:×××”(非江西志愿服務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3.在本網的新聞信息頁面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不代表本網觀點,文責自負。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發布之后30日內同本網聯系。
※聯系方式:中國江西網 電話: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