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樹掩映下,一座瓦房靜靜佇立,一縷炊煙裊裊升起,屋內不時傳出歡快的鼓樂之聲。7月10日上午,在上饒市橫峰縣司鋪鄉牛橋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內,村黨建宣傳員、木偶戲傳承人周就鋒正在排練新劇目。
“以前村里面沒有什么文化娛樂活動,多數都是打麻將、聊閑天的。”據周就鋒介紹,自從村里將這座閑置老屋改造成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后,村民們茶余飯后有了好去處。打麻將的少了,拉二胡的多了;聊閑天的少了,學紅歌的多了,村風民情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橫峰縣的迎客亭
組成“百姓講師團”用身邊事講“硬道理”
據悉,橫峰縣在新時代文明實踐建設過程中,積極推動黨的基層陣地資源整合工作,要求各基層黨組織認真梳理當地閑置場所,按照“就近就便、便民惠民”原則,打造一批“黨群服務+文明實踐”的綜合體,把縣各級文明實踐機構打造成為理論政策的宣傳中心、全域創衛的服務中心、精神文明的傳播中心、基層文化的活動中心、社會治理的管理中心、民情民意的收集中心。
落實了場地問題后,橫峰縣結合各鄉鎮實際,圍繞村民不同需求,打造各具特色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人才隊伍,把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真正用起來、火起來。如從鄉土“明星”、草根中挖掘宣講人才,挑選信念堅定、理論扎實、責任感強、熟悉社情民意的本村老干部、老黨員、老教師、道德模范、文藝骨干組成“百姓講師團”。用“身邊事”講實“硬道理”,用“新角度”講透“老道理”,用“土教材”講活“新道理”的方式,廣泛宣講黨的科學理論、脫貧攻堅、移風易俗、好人好事、紅色文化、家風家訓和鄉風文明等內容,將黨的創新理論化作鄉土語言,傳遞到千家萬戶,把黨和政府的聲音第一時間送到群眾中,打通政策理論進基層的“最后一公里”,推動主流思想輿論在基層廣泛傳播。
主題活動輪番上演村民在潛移默化間改變
“新時代,新風尚,革陋習,樹新風。迷信破,科學立,倡節約,忌攀比。人有錢,投生產,浪費掉,不劃算……”在橫峰縣姚家鄉東山村移風易俗宣講會上,不到30平方米的空地上,一人一把板凳,坐得滿滿當當。姚家鄉“鄉土講師團”講師李全財朗誦的移風易俗“三字經”,引起臺下觀眾的共鳴。
歌舞、戲曲、小品、運動會……如今,在橫峰縣各地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內,關于移風易俗、文明鄉風、脫貧攻堅和“雙創”等主題活動輪番上演,村民們看著精彩的節目,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思想觀念、生活習慣和精神追求都在潛移默化間發生改變。
在早田村,村民不僅能卷起褲腿下地種田,還能拿起手機直播賣貨,“短視頻+直播+網紅”的日子讓村民們越過越潮。擁有百萬粉絲的村民蔣金春說:“這得感謝我們村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聘請專業電商老師授課,手把手教我們視頻拍攝技巧、后期處理、混剪視頻等,已經培訓我們13次了,我的筆記都做了不少。”
群眾在哪里,實踐站的服務就跟進到哪里。橫峰縣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實踐站為基點,充分發揮學習、活動、服務三大功能,開展“八送”志愿服務活動,送理論、送教育、送科技、送文化、送健康、送平安、送關愛、送新風,讓群眾受教育、得實惠、真便利。
如今,漫步在橫峰,新時代文明建設的影響無所不在、無時不有,像花香一樣沁人心脾,讓干部、群眾在參與活動過程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新時代文明精神入腦入心。
江西志愿服務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專稿欄內的所有作品,包括標有“江西志愿服務網”LOGO的圖片,版權均屬于江西志愿服務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經本網授權使用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江西志愿服務網”和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注明“來源:×××”(非江西志愿服務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3.在本網的新聞信息頁面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不代表本網觀點,文責自負。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發布之后30日內同本網聯系。
※聯系方式:中國江西網 電話: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