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書記,我發現社區里的健身器材有些部位掉漆了,我下午就去修補一下,這事你就交給我吧。”這話從張樂嘴里說出來,讓萍鄉北橋外社區書記吳楠內心涌起一股暖意。幾年的時間內,張樂對社區活動從“事不關己”到“積極參與”,開始主動融入到社區創建中來。
今年40歲的張樂家住北橋外社區甘露巷。由于身患多重殘疾,他只能靠打零工維持生計。吳楠上門了解他家情況后,不但幫他在家附近找到做保潔員的工作,還鼓勵他多來社區參加活動,拉近與鄰里之間的距離。
“以前我覺得社區大樓就是辦公的地方,沒怎么來過。”張樂說道。看電影、下象棋、打太極、拉二胡,他參加社區活動的次數越來越頻繁。從第一次被勸說來參加活動到現在主動想來參加,他對社區的印象逐漸轉變。如今,他還成為了社區活動的志愿者,經常主動幫忙打掃場地、燒水倒茶。“我只要不上班就會來社區轉轉,和鄰居拉拉家常,比一個人在家呆著有意思多了。看到社區干部們為社區變美變好干了這么多實事,我來做志愿者以回饋社區對我的照顧。”
2019年的洪災中,家住一樓的張樂受災嚴重,家具全部受損。在了解到他家的受災情況后,社區給他置辦了家具和基本電器,甚至連被褥也買了新的。“社區的傾情幫扶讓我感受到了溫暖,我更應該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把溫暖傳遞給更多的人。”張樂開始主動參與到社區的各項建設中來,修補基礎設施、幫忙打理社區活動中心,每天忙上忙下,儼然成為了北橋外社區的“編外人員”。
“以前我們這里有人在綠化帶種菜,有人在樓道堆放雜物,還有層出不窮的‘野廣告’,可自從創建以來,這些現象都不復存在了。”在甘露巷住了30多年的張樂感受頗深,“樓道寬敞整潔,‘野廣告’也被清理掉了,從家里一路走到社區大樓,天天都有變化,越變越美了,創建給我們老百姓帶來了實打實的益處。”張樂明白,這一切都離不來社區干部的努力。“有時候早上7點多就能看到他們在檢查基礎設施、小區衛生情況。”
張樂深知,文明社區是靠大家共同創造和守護的。作為北橋外社區的居民,他經常主動跟著社區工作人員一起清掃樓道、在斑馬線旁開展文明勸導、維護社區基礎設施……“我的力量很微小,但也能為社區帶來點滴變化。”
江西志愿服務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專稿欄內的所有作品,包括標有“江西志愿服務網”LOGO的圖片,版權均屬于江西志愿服務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經本網授權使用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江西志愿服務網”和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注明“來源:×××”(非江西志愿服務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3.在本網的新聞信息頁面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不代表本網觀點,文責自負。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發布之后30日內同本網聯系。
※聯系方式:中國江西網 電話: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