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惠民進鄉村、農技科普進田間……炎炎夏日,在全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縣泰和縣,“紅馬甲”“小紅帽”的身影隨處可見,豐富多彩、貼心暖心的志愿服務活動蓬勃開展。去年以來,該縣創新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努力實現文明實踐項目品牌化、“菜單”精準化、隊伍管理常態化,探索出了一條可復制、可推廣的文明實踐新路徑。
實踐項目品牌化。為提升文明實踐的影響力、向心力、凝聚力,該縣積極探索,按照“縣有特色、鄉(鎮)有品牌、村有亮點”的思路,精心打造了“民嘴講堂”“田教授”“小編幫忙團”等10個各具特色的縣級服務項目,以及冠朝鎮“家庭積分銀行”、禾市鎮“六點播報”、上圯鄉“草帽歌”等一批叫得響、立得住、推得開的個性化鄉鎮品牌,形成了文明實踐特色項目百花齊放的動人局面。“歷經千年風雨的槎灘陂,至今仍在發揮作用……”在螺溪鎮茶館文化體驗點“三都茶館”,退休老干部錢名海講述當地人文故事,引來群眾拍手稱贊,這是該鎮利用茶館打造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文化體驗點。
實踐菜單精準化。讓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精準對接群眾需求,實現“點單上菜、你需我供”,該縣創新推出“群眾點單、中心(所、站)配單、志愿者接單、社會評單”的“四單”服務模式,制作“初心、政策、技能、文明、法治”等10個縣級文明實踐“總菜單”及100個“子菜單”。鄉(鎮、場)對照縣級“菜單”分解細化,量身定做出當地的個性化、多樣化“菜單”,確保志愿服務與群眾需求高度匹配、無縫對接。縣、鄉、村三級“菜單”出爐后,群眾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點單”,文明實踐中心視情況逐級配單派單,志愿者提供點對點服務,群眾可對志愿服務滿意度進行評分。“沒想到通過電話‘點單’,不用去電影院,也不用花一分錢,在家門口就能看上電影,影片還能由我們自己選!”沙村鎮綿溪村村民何書梁高興地說。
隊伍管理常態化。該縣組建以黨政資源、社會組織和農村黨員群眾為主體的“萬名紅馬甲志愿軍”隊伍,制定出臺《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者注冊管理辦法》,建立健全志愿服務雙向反饋評價機制和激勵機制,評選優秀志愿服務者及優秀志愿服務組織,對志愿服務隊伍進行積分考核、星級評定,實行動態管理。同時,對志愿者進行教育培訓,提高他們的綜合技能和服務本領,努力鍛造一支高質量的文明實踐隊伍。目前,該縣文明實踐志愿者達1.06萬人,涵蓋理論宣講、文化服務、文明新風、農技科普等七大類。“參加了全省文明實踐工作培訓等課程后,我慢慢掌握了理論宣講志愿服務的‘訣竅’,老百姓也越來越愛聽了。”馬市鎮江濱村文明實踐理論宣講志愿者羅小林說。
“花”開遍地,“碩果”滿枝。如今,泰和正秉承“群眾在哪里,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里”理念,聚焦“高標準、創特色、出成效、常態化”的要求,進一步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讓新時代文明實踐更接地氣、更有溫度、更有生命力。
江西志愿服務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專稿欄內的所有作品,包括標有“江西志愿服務網”LOGO的圖片,版權均屬于江西志愿服務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經本網授權使用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江西志愿服務網”和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注明“來源:×××”(非江西志愿服務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3.在本網的新聞信息頁面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不代表本網觀點,文責自負。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發布之后30日內同本網聯系。
※聯系方式:中國江西網 電話: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