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由光明網、央廣網等10余家中央網絡媒體組成的“網絡媒體宜春行”采訪組到此采訪;今年4月,由省文聯、省扶貧辦組織的“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文藝創作采風組到此采風;平時,縣內外諸多參觀考察團紛紛到此駐足……去年以來,上高縣鎮渡鄉江東村聲名鵲起,“游客”絡繹不絕,村里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成為人們爭相前往的打卡地。
江東村位于上高縣西北部,轄8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93戶914人,其中貧困戶12戶25人,是“十三五”省級貧困村,于2017年脫貧摘帽。一個小山村的文明實踐站為何讓人流連忘返?日前,筆者對此進行了一番探訪。
“六個中心”巧定位
為鞏固提升脫貧成效,引導貧困群眾“聽黨話、跟黨走、感黨恩”,該村對位于村中心位置的原村級黨組織活動場所進行高規格改造,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文明實踐站占地1150平方米,距離最遠的村民步行到達也只需20分鐘。
文明實踐站內精心布局設置了“六個中心”,即黨員成長中心,定期開展談心談話幫助黨員學習成長;文明宣講中心,重點宣講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政策,倡導尊老愛幼、勤勞致富理念;養老服務中心,設立幸福食堂、棋牌室、閱覽室等,讓老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文化活動中心,設立文明實踐廣場,定期開展文化志愿服務;村史傳播中心,設立村史館,展示村莊發展歷史變遷;積分兌換中心,設立“愛心超市”,開展貧困戶“信用積分”兌換,農戶垃圾分類收集兌換,學習強國積分兌換,弘揚文明新風。
文化品牌強內涵
為把文明實踐站打造成為推進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移風易俗等工作的文化陣地和精神加油站,該村注重挖掘本村鄉土人才,引導他們充分發揮才干,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該村聘請枧山小學的胡昌保和戴敏老師為“四點半”課堂老師;聘請村老年協會會長胡長根為幸福食堂管理人;邀請本村在外人才胡建平為村里譜寫詩詞《江東賦》,為村歌《我的江東父老》作詞;邀請鎮渡鄉中心學校體育老師、全省舞龍比賽金獎帶隊老師簡玲偉為舞龍隊教練,成立了一支中小學生課余舞龍隊,兩支婦女廣場舞隊,一支非遺文化“排字舞”舞蹈隊,合力打造“舞動江東”文化品牌。舞龍舞蹈隊除了在村里舉辦活動外,還經常外出參加比賽,提高了江東村的美譽度。村里的普通群眾也積極參與,樂在其中,豐富了精神文化生活。
文明熏陶顯活力
該村注重依托文明實踐站開展豐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實踐活動,進一步推進村風民風建設。
該村在文明實踐站設立政策大講堂,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精準扶貧政策和脫貧攻堅中涌現的典型人物事跡宣講,激發貧困群眾脫貧的內生動力;繪制孝道文化墻,邀請本村孝老敬老“中國好人”喻根華開辦家風講堂,以家風家訓教育群眾,去年以來已開展宣講6期,孝道文化在全村蔚然成風;設立村史館,通過圖文介紹、實物陳展、村歌吟唱、主題征文等方式,介紹村史沿革,講述扶貧故事,展示江東學子、江東軍人、江東好人的風采,反映脫貧攻堅和秀美鄉村建設的成就,引導群眾“愛家鄉、愛江東”。該村58歲的貧困戶胡根秀平時沒事總會來文明實踐站坐坐,通過“學習強國”學習,目前學習積分達16000多分,帶動了村民愛學習的好風氣,被光明網、央廣網等10多家中央、省級媒體報道。
江西志愿服務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專稿欄內的所有作品,包括標有“江西志愿服務網”LOGO的圖片,版權均屬于江西志愿服務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經本網授權使用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江西志愿服務網”和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注明“來源:×××”(非江西志愿服務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3.在本網的新聞信息頁面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不代表本網觀點,文責自負。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發布之后30日內同本網聯系。
※聯系方式:中國江西網 電話: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