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抗洪防汛,還是脫貧攻堅,亦或者是鄰里守望,只要在群眾需要的地方,就一定能看到南昌縣志愿者們無私奉獻的身影。
作為全省目前唯一的“全國文明縣城”,南昌縣于2015年成立志愿服務聯合會,建立了“志聯會制單,企業領單,志愿服務團隊接單”的志愿服務模式,通過制度化建設、志愿者服務培訓、項目化運行、志愿服務激勵機制等措施,推動志愿服務蔚然成風,點亮城市文明之光。
“項目化”運作引導全民參與
暑假以來,“陪伴的力量”志愿服務項目在南昌縣開展得如火如荼。近日,在岡上鎮,志愿者們為家長講述“陪伴”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重要性。活動結束后,一位家長說道:“這堂課對我們啟發很大,經過此次宣講活動,今后會多抽空陪伴孩子,給他更多的愛。”
在南昌縣,類似這樣的志愿服務項目還有很多。該縣自2015年開始推行志愿服務項目化運行模式,針對全縣不同人群開展摸底調查,將需求進行立項,并設計不同的志愿服務項目向社會公布,由志聯會團體會員和文明單位認領,引導更多群眾參與其中。
據了解,2019年,該縣設計了“心手相連”5大系列共30個志愿服務項目,83個會員團隊和文明單位主動認領,按照項目要求穩步推進,項目方案制定、時長、服務對象、志愿者招募等管理機制進一步健全規范,全縣共組織開展項目志愿服務1295次。
“品牌化”建設打造志愿服務特色
這個炎熱的夏季,在南昌縣的各大醫院里,白大褂上的“綠馬甲”,匯聚成一股清流。“現在天氣炎熱,前來打預防針的市民都趕早來,造成疾控中心候診大廳一個集中時間段人員非常多。”南昌縣疾控中心的志愿者李南啟介紹說。為了保障安全,志愿者每天7點就到崗,幫助維持秩序,做好引導服務工作。
在南昌縣,無論是在各大醫院,還是街頭巷尾,都能看到身著黃、白、綠三色相間馬甲的志愿者身影。他們服務在維護交通秩序的崗位、服務在敬老院、服務在社區……他們的身影成為南昌縣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除了制定一套特制的志愿者服裝,南昌縣還通過制定一批宣傳品、一首志愿之歌、一部微電影來構建具有本地特色的志愿服務文化,使每一次志愿服務都能成為該縣的一種“品牌”,吸引更多人參加。與此同時,該縣還在各個新建的城市驛站設立志愿服務站點,建立各站點志愿服務制度,使志愿服務成為一種常態和文化。
“專業化”管理讓志愿服務成常態
2015年8月,南昌縣藍天愛心志工協會注冊成立,經過五年的發展,該協會志愿者人數從最初的幾人增長到300余人,并建立了完善的人員、財務、活動管理制度,協會的凝聚力、行動力得到了極大提升,得到多家愛心企業的關注與信任,紛紛與之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
在南昌縣,像這樣的志愿服務團隊越來越多,這得益于南昌縣對志愿服務的“專業化”管理。南昌縣還建立了志愿服務激勵回饋機制,根據志愿者的服務時間和服務質量進行星級評定。對于獲得星級的志愿服務者,可以享受在職稱評定、就業培訓、創業扶持、社會救助、旅游門票優惠、好人評選推介等方面的優先待遇。與此同時,該縣每年還在“12·5”志愿者日對“最美志愿者”“最佳志愿服務組織”“優秀志愿服務工作者”“最佳志愿服務項目”以及“最美志愿服務社區”等進行表彰。為提升志愿服務質量,讓志愿服務落到實處,南昌縣還探索新型服務模式,整合志愿服務資源,將志愿服務時效化、具體化、細節化,抓“細”重“小”,落實解決居民身邊事,提高惠民便民力度。
如今,南昌縣志愿者隊伍不斷發展壯大,志愿服務組織不斷增強,志愿服務成為常態。截至目前,全縣注冊志愿者15.8萬余人,志愿服務團隊89個,服務時長達到678萬小時。五年來,累計表彰最美志愿者90名、最佳志愿服務組織41個、最佳志愿服務項目37個、最美志愿服務社區34個。
江西志愿服務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專稿欄內的所有作品,包括標有“江西志愿服務網”LOGO的圖片,版權均屬于江西志愿服務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經本網授權使用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江西志愿服務網”和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注明“來源:×××”(非江西志愿服務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3.在本網的新聞信息頁面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不代表本網觀點,文責自負。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發布之后30日內同本網聯系。
※聯系方式:中國江西網 電話: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