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條喜訊讓95萬樂平市民倍感驕傲和鼓舞,在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等部門聯合開展的2019年度宣傳推選學雷鋒志愿服務“四個100”先進典型評選中,該市“洎陽幫幫團”和洎陽街道東湖名都社區分別入選“全國最佳志愿服務組織”和“全國最美志愿服務社區”,這是近年來樂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工作結出的累累碩果。蓬勃開展的志愿活動,正成為樂平城市文明的一張靚麗名片。
抓平臺,志愿隊伍強起來
近年來,該市堅持把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和志愿者隊伍建設作為城市文明創建的基礎性工程,先后制定出臺《關于支持和發展志愿服務組織的意見》和《樂平市志愿服務管理暫行辦法》,成立全市志愿者聯合會,并在老城區黃金地段和風景秀麗的東湖新區分別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和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示范點,在全市各鄉鎮(街道)、村(居)委會建立了近300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統籌全市志愿隊伍的培育和管理。
依托強大的志愿平臺建設,該市突出“黨員引領、行業共建、社會助力”理念,通過開展黨員志愿者進社區等系列活動,發揮黨員“帶頭人”作用,把社區、街道、學校、企業的熱心人凝聚起來;通過整合行業系統的人才資源,廣泛吸納醫療衛生、教育、文化、退伍轉業軍人等專業人才加入志愿組織,豐富志愿者隊伍結構;通過發揮民間公益組織的社會化、專業化優勢,靈活吸收廣大市民加入,壯大志愿服務隊伍。在此基礎上,該市還建立健全初次培訓、階段培訓和專業培訓相銜接的培訓體系,分級分類對新加入志愿者、志愿者骨干等普及志愿服務專業知識和技能,全方位提升志愿隊伍的素質能力。
精準的發展規劃,使該市志愿者隊伍建設邁入了“快車道”。截至目前,樂平市已建立各級各類志愿服務組織348個,實名注冊志愿者6.78萬人,志愿服務基本實現由青年為主向全社會共同參與、由松散化管理向規范化管理、由集中性活動向常態化活動“三大轉變”。
抓項目,志愿活動火起來
8月28日晚,一場別開生面的小區文藝匯演在該市天湖社區舉行。這場以“美麗家園全民共建、垃圾分類新時尚”為主題的晚會,志愿者們用舞蹈、歌曲、快板等形式,將垃圾分類的大道理,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現在市民面前,贏得了臺下群眾的陣陣喝彩。
近年來,該市堅持把志愿服務融入城市治理,在精準對接社會和群眾需求上下功夫,結合當前的“雙創雙修”、“垃圾分類”、“脫貧攻堅”等一系列主題,通過“組織點、自己找、群眾提”等形式,整合志愿資源,精心設計項目,突出群眾參與,推出了一大批有側重、有特點、有品牌、有口碑的志愿活動。如以在職黨員干部為主,帶頭參與全市文明創建、交通引導的“紅馬甲”志愿活動;以退休老黨員、老干部、社區熱心人為主的洎陽街道“幫幫團”,每天穿行在大街小巷,積極開展“校園護生”、“鄰里調解”、“平安共建”志愿活動,被親切地稱為“市民管家”;以中國好人、樂平市中醫院醫生徐德亮命名的“德亮”醫療志愿服務隊,專門推出了農民工義診志愿活動品牌;還有樂益協會的“精準助學·愛心敬老”公益活動、藍天救援隊搶險救急行動、快遞小哥“文明先鋒、平安使者”志愿活動等。
各種常態化開展的特色志愿活動,不僅傳播社會正能量,更激發廣大群眾參與志愿活動的熱情。截至目前,樂平市各級志愿服務組織設計群眾便于參與、樂于參與的項目2840個,參與各類志愿服務活動近200萬人次。
重關懷,志愿者的心暖起來
走進位于該市東湖黃金地段的“快遞小哥”驛站,休憩、醫療設施、充電、飯菜免費加熱等功能一應俱全。針對快遞小哥志愿者工作強度大、缺乏休息場所這一突出問題,該市利用社區閑置房專門打造了300平方米的“城管之家”快遞小哥驛站,為快遞小哥志愿者提供切實有效的幫助,這是樂平市關懷幫助志愿者的一個縮影。
志愿者是城市文明的鏡子,為了讓廣大志愿者感到“有歸屬、有尊嚴、有價值”,該市堅持在政治上關心、活動上支持、生活上關懷。市委宣傳部(文明辦)不僅在全市建立統一的志愿者星級認定制度,由城鄉社區、志愿服務組織、公益慈善類組織、社會服務機構等,根據志愿者的服務時間和服務質量,對志愿者給予相應的星級認定。同時制定出臺《樂平市優秀志愿者、優秀志愿服務組織、優秀志愿服務項目、優秀志愿服務社區評選表彰辦法》,每兩年開展一次評選表彰活動,市財政每年安排8萬元設立道德模范及身邊好人獎勵幫扶專項資金,對評定為優秀的志愿者、志愿組織、志愿項目、志愿社區給予一定獎勵,對生活有困難的道德模范及志愿者進行幫扶。
對志愿者中涌現出的先進典型、先進事跡,該市不遺余力開展宣傳,不僅通過新聞媒體進行報道,更編印《德耀樂平——樂平市道德模范故事》,在城鄉公園、綠地廣場等區域累計發布“身邊好人榜”2000多人次,同時通過“文明樂平”微信公眾號展示志愿服務典型事跡,網絡閱讀達30萬人次,形成全社會對志愿者高看一眼、禮讓三分的良好氛圍。
江西志愿服務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專稿欄內的所有作品,包括標有“江西志愿服務網”LOGO的圖片,版權均屬于江西志愿服務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經本網授權使用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江西志愿服務網”和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注明“來源:×××”(非江西志愿服務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3.在本網的新聞信息頁面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不代表本網觀點,文責自負。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發布之后30日內同本網聯系。
※聯系方式:中國江西網 電話: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