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江西共青城市依托村、社區“黨群服務+文明實踐”綜合體,分點推進“幸福食堂”建設,積極搭建農村老人互助服務平臺,大力推進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有效解決留守老人用餐就餐難、精神生活空虛等問題。
11月11日中午11時30分,在共青城市江益鎮江益街居委會“幸福食堂”,八九位老人正津津有味地吃著午餐。“現在有了這個食堂,我們這些70多歲的老人就不需要自己買菜做飯了,在這里吃很方便。”從上個月26日食堂開伙后,老人張火金每天都在這里吃飯。原來,張火金老人的老伴兒已經去世,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分別在安徽合肥、上海,自己獨居生活,他一個人也懶得做飯,一日三餐都是以方便面、速凍面食為主,漸漸養成了糊弄著吃飯的壞習慣。“每天不到7元錢,就能吃上2頓營養豐富、葷素搭配、熱氣騰騰的飯菜了。”張火金開心地說,“‘幸福食堂’讓我們這些70歲以上的老人有了幸福‘食光’。”
和張火金一樣,共青城市茶山街道東湖社區老人季希庭也在“幸福食堂”感受到了便利和實惠。該社區“幸福食堂”開張2個余月以來,季希庭頓頓都來,一次不落,“太方便了,飯菜燒得清淡可口,葷素搭配,非常適合老同志的口味,每個禮拜還給我們調節伙食做一次水餃。”他笑著打趣道,“再這樣吃下去,恐怕得胖上好幾斤。”
據共青城市民政局統計,全市現有70歲以上老人6800人,其中困難老人500人,無子女特困供養老人184人,這些老人大多存在“吃飯難、 吃飯愁”的問題。揪住這一現實痛點,依托全市“黨群服務+文明實踐”載體,分點推進“幸福食堂”惠民工程,通過政府引導、社會參與的方式,按照“政府補一點、企業讓一點、個人掏一點、社會捐一點”的方式,讓老人吃得舒心又健康。截至目前,共青城市已有14個“幸福食堂”,惠及300余名老人。“平時想吃什么由老人們互相協調,然后統一報給我,我直接聯系送菜的就可以了。”共青城市江益鎮江益街居委會基層黨建宣傳員梁勇說。
此外,共青城市以“幸福食堂”為支點,撬動多元化養老服務,構建“1+7+N”志愿服務體系,組建志愿服務隊伍161支,提供“愛心義剪”“愛心義修”等服務,大力建設集康復保健室、心理咨詢室、書法閱讀室、休閑娛樂室等功能為一體的“頤養之家”,讓老年人在家門口實現“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老有所學、老有所樂”。
江西志愿服務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專稿欄內的所有作品,包括標有“江西志愿服務網”LOGO的圖片,版權均屬于江西志愿服務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經本網授權使用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江西志愿服務網”和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注明“來源:×××”(非江西志愿服務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3.在本網的新聞信息頁面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不代表本網觀點,文責自負。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發布之后30日內同本網聯系。
※聯系方式:中國江西網 電話: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