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安義縣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充分調動各鄉鎮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陣地資源和人員隊伍作用,聚焦關注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的情感需求,大力開展“親情連線”的志愿服務活動,搭建起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與外出務工親人們之間的溝通橋梁,把關愛落到實處、將服務送進心坎,切實踐行好“辦實事、解民憂”的宗旨。
“孩子,你看這是中共中央頒發給我的‘在黨五十年’紀念章,干部上門為我戴好。”
“爸,我看到了,很光榮啊,為您感到驕傲!”
74歲的張念煙是該縣萬埠鎮前岸村故垅村小組村民,也是一名有著52年黨齡的老黨員。他的兒女們都在外務工,平時都是一個人在家。由于不會使用智能手機,平常只能用一臺老年機與子女聯絡,所以張大爺只能守著電話等孩子們主動聯系,“他們都忙,一個月就打一兩個電話,過年才能見上一面,現在用手機就能面對面聊天,在黨的生日這天向他們報喜,展示我的紀念章,我這心里頭真的很高興”,張念煙感激地對志愿者說。在志愿者的幫助下,通過視頻面對面聊天,遠在北京從事鋁合金加工工作的兒子看到老人健康、心情高興,也非常感動,在視頻里多次向志愿者道謝,他說,“感謝黨和政府為老人考慮得這么周到,讓我們也能放心在外面打拼。”
“爸爸,今天是建黨100周年,是全體黨員的節日,祝你節日快樂!”在該縣鼎湖鎮蓮花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一名留守兒童萬睿凡通過“親情連線站”與在外務工的父母進行了視頻連線,“現在放暑假了,我在家里很乖、很聽爺爺奶奶的話,你們不要擔心。”今年6歲萬睿凡,因為父母都在廣東工作,一直以來都是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通過視頻,讓孩子減輕了對父母的思念之情,也讓遠在外地的父母更加了解孩子近期在學習生活上的點點滴滴。據了解,“親情連線”活動是蓮花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一項常態志愿服務項目,幫助分隔兩地的親人能面對面互道近況、溝通感情,讓空間阻隔的聯系變得不再困難,為當地的空巢老人、留守兒童帶去了親情的溫暖,使他們與家人實現“線上團聚”。
江西志愿服務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專稿欄內的所有作品,包括標有“江西志愿服務網”LOGO的圖片,版權均屬于江西志愿服務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經本網授權使用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江西志愿服務網”和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注明“來源:×××”(非江西志愿服務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3.在本網的新聞信息頁面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不代表本網觀點,文責自負。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發布之后30日內同本網聯系。
※聯系方式:中國江西網 電話: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