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6月23日,按照黨史學習教育和“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總體要求,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印發了《關于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立完善“親情連線”等服務項目的實施方案》,提出在留守兒童、留守老人聚集的村級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以設立“親情連線”等方式,搭建留守兒童、留守老人與其外出務工親屬的聯系交流平臺,為群眾提供“親情連線”“綜合服務”“心理疏導”等幫扶項目。《實施方案》印發后,各地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迅速響應,布局建設“親情連線工作室”,及時把貼心暖心的“親情連線”服務送進廣大留守兒童、留守老人及其家人心坎,獲得廣大群眾的紛紛點贊和好評。為交流工作經驗,“文明江西”微信公眾號將以專刊形式,陸續刊載11個設區市推進“親情連線”行動的做法及成效。
宜春市認真貫徹落實省委“我為群眾辦實事”重點民生項目“親情連線”行動,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設立“親情連線+綜合服務+心理疏導”等志愿服務項目,讓留守兒童親情有依、生活有護、困難有幫、成長有助,讓留守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靠、老有所樂、老有所安,讓他們感受到“大家庭”的溫暖。
袁州區
“凡凡、雯雯,在學校要聽老師的話,認真學習。你們表現好的話爸爸過年回來給你們帶獎品!”看到視頻中遠在他鄉的父親,家住袁州區南廟鎮袁梅村的凡凡和雯雯的臉上洋溢著開心的笑容。“親情連線”通過視頻連線家長,讓孩子與家人面對面地溝通交流、分享快樂、增進感情,溫暖了孩子們的心,緩解了孩子父母之間的思念之情。此次活動既促進了孩子和父母親人之間的感情交流,也讓他們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關心與關愛。
活動結束后,志愿者還利用實踐站的功能室場所設施與留守兒童們一起交流互動,與他們一起打快板、下象棋,豐富了他們的暑期生活。“看到小朋友們臉上洋溢著的笑容,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這項活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及時把貼心暖心的‘親情連線’服務送進他們的心坎。”袁梅村黨建宣傳員方雨昕說道。
萬載縣
“小澤宇馬上上四年級了,母親2019年查出患有癌癥晚期,又是單親家庭,生活困難,去年我們志愿者為他們捐助了3萬元,小澤宇的生活也是我們在照顧,他很好學,跟我們說也想和其他小朋友一樣擁有一個快樂、充實的暑假。我們就認領了他的這個微心愿。”志愿者楊清蘭說到,萬載縣白水鄉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組織志愿服務隊開展親情連線服務,今年暑期一共認領了三十多個孩子們的微心愿,聚集他們一起舉辦了一個興趣班,白水鄉文義村的幾位大學生也自發地來到驛站來給孩子輔導,教他們畫畫、輔導暑假作業,陪他們一起玩游戲。
楊青蘭說的志愿服務隊,叫白水鄉“魯冰花驛站”志愿服務隊。這是一支由各個方面人員組成的志愿者服務隊伍,有鄉鎮干部、有村(社區)干部、醫務工作者、教師、村民,他們常年活躍在白水鄉的集鎮、村(社區)、企業,從維護交通秩序到巡查環境衛生,從照顧留守老人、兒童到調解鄰里糾紛,處處都有他們的身影,像一縷縷陽光,全心全意傳遞溫暖的能量,撒播文明的種子。從籌備開始到現在1年多來,這支隊伍從最開始的2個人發展到如今的176人,組織志愿活動近百次,服務人群達幾百人次。他們還專門建立了微信服務群,為遠在外地的鄉人提供“點單服務”,開展親情連線,幫忙照顧家里的老人和孩子,漸漸地,村民們也越來越離不開這支隊伍。
宜豐縣
7月14日,在宜豐縣潭山鎮逍遙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農家書屋里,一群小朋友們穿梭于書架之間,選讀自己喜歡的書目,安靜的氛圍里王梓帆小聲湊到黨建宣傳員耳邊說:“我想爸爸一起陪我和弟弟來看書,他已經好久沒回來了……”
原來,梓帆和弟弟兩個人都在老家爺爺奶奶帶,父母常年在廣州工作,平時忙碌起來,爸爸說經常到晚上十一二點,孩子們也都睡著了,白天有空閑,家里爺爺奶奶手機也不太會使用,逢年過節也少回來,兄弟倆對自己也有生疏感,了解到這一情況后,黨建宣傳員通過學校老師了解王梓帆平時的學習情況,并跟王梓帆爸爸約了時間,在村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親情連線室,接通了和王梓帆爸爸的視屏連線,弟弟開心地說:“爸爸,爸爸,你知道我們在哪里嘛,上午我們在這里看了好多好多的書,你回來我講給你聽好不好”,王梓帆補充道:“爸爸,我們還看了好多防溺水的視屏,我會帶好弟弟,不去河邊,看到別的小朋友去,我也會淺說他們不要去,這樣很危險,爸爸你什么時候回來呀,我好想你帶著我和弟弟一起去泳池里游泳,帶我們一起到農家書屋來看書。”
奉新縣
“最近工作還順不順利啊?外孫女今年高考成績怎么樣啊?放假會回來嗎?”在志愿者的幫助下,70歲的老陳與許久未見的大女兒進行了視頻通話,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老陳是奉新縣東風墾殖場東風社區居民,兩個女兒都在外務工,平日都是一個人在家,老陳說:“她們都很忙,工作很辛苦,有時一個月就打一兩個電話,過年才會回家,今天能跟女兒視頻真是太高興了。”
近日,濱陽社區組織開展“親情一線牽”活動。剛剛領到成績單的小朋友,就興沖沖地來到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親子聯系室。在志愿者的幫助下與在外地務工的父母進行視頻,“媽媽,我考了100分”,小朋友拿著卷子驕傲地向父母匯報成績,同時也向父母分享平時生活中有趣的小事。通過“親情一線牽”活動,孩子們與在外務工的父母們搭建了線上的“親情橋梁”。
上高縣
“爸爸,今天好多哥哥姐姐來看我,還給我買了很多好吃的……”11歲的小耀文對著手機屏幕說道。家住上高縣敖山鎮的小耀文平時和爺爺奶奶住在一起,爺爺奶奶使用的老人機無法視頻,這次親情連線活動讓他和遠在外地務工的父母進行了“面對面”的聊天,可能是太久沒見面,沒聊幾句小耀文的淚水便止不住了,小小男子漢也忍不住溢出了對父母的思念。
黨建宣傳員們還鼓勵小朋友們給自己的爸爸媽媽寫一封信,或以視頻錄制的方式,傳達對他們的思念和愛意,讓留守兒童與在外務工的父母“隔空”對話,通過情感表達和親情呵護,培養留守兒童頑強品格和意志,樹立健康向上的價值觀。
豐城市
“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為使留守老人可以和遠在外地的子女聯系,促進留守老人與子女的感情交流,也一解子女對父母的相思之情,7月14日,豐城市張巷鎮邵坊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組織志愿者來到留守老人熊女秀家開展了“親情連線”活動。
視頻中母親熊女秀跟女兒講起了近日身邊發生的趣事,同時也叮囑子女“在外要照顧好自己不要一直記掛我,我在家一切都好,好好上班,不要擔心家里。”老人的女兒也開心的滿口答應,并叮囑老人“在家要照顧好自己,想吃什么就買什么,身體不舒服一定要及時看醫生、告訴我。”視頻最后老人女兒對志愿者的到來表達了感謝,同時志愿者也表示時常會來看望老人。
靖安縣
“媽媽!我們想你了!”“兒子乖,媽媽也很想你們!期末考試還理想嗎?平時多請教老師,千萬別到河邊玩耍!”靖安縣香田鄉白鷺村的彭啟民、彭啟濤是兩兄弟,由于父母在外務工,一家人每年都很難見上幾面,打開“親情連線”,哥哥彭啟民激動不已,滔滔不絕地向母親講述生活近況。身旁的大學生志愿者也熱情地向這位母親介紹孩子們近段時間的學習成果。據悉,白鷺村共有33名留守兒童,實踐站針對這一弱勢群體,將“親情連線工作室”與“兒童之家”、“農家書屋”等資源相整合,并專門組建了一支高素質的大學生志愿服務隊,陪伴孩子們度過一個愉快充實的假期。
陳嘉欣、陳嘉慧兩姐妹就讀于香田鄉中心小學,雖然剛剛放了暑假,但是父母都在溫州務工,家中只有爺爺奶奶陪伴。鑒于老人腿腳不便,志愿者們來到她們家中,與孩子們進行了親切地溝通,幫助其與遠在外地的父母線上聯系。通過“親情連線”,父母不僅可以了解孩子的學習生活情況,與孩子交流談心,還可以分享自己近期的生活,緩解彼此的思念之情。
銅鼓縣
近日,銅鼓縣排埠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聯合微愛公益志愿者協會看望本鎮12戶70歲以上的留守老人,上戶陪老人聊天,給老人理發,并開展心理疏導服務,讓留守老人群體感受到社會的溫暖與關懷。
近日,銅鼓縣永寧鎮西湖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志愿者來到該村高坪組、橫嶺組開展“親情連線”活動。活動中,志愿者們走進留守兒童家中,幫助他們與外地務工父母視頻通話,并且為留守兒童建立檔案,方便后續統一管理,持續關注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問題。
江西志愿服務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專稿欄內的所有作品,包括標有“江西志愿服務網”LOGO的圖片,版權均屬于江西志愿服務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經本網授權使用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江西志愿服務網”和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注明“來源:×××”(非江西志愿服務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3.在本網的新聞信息頁面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不代表本網觀點,文責自負。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發布之后30日內同本網聯系。
※聯系方式:中國江西網 電話: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