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6月23日,按照黨史學習教育和“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總體要求,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印發了《關于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立完善“親情連線”等服務項目的實施方案》,提出在留守兒童、留守老人聚集的村級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以設立“親情連線”等方式,搭建留守兒童、留守老人與其外出務工親屬的聯系交流平臺,為群眾提供“親情連線”“綜合服務”“心理疏導”等幫扶項目。《實施方案》印發后,各地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迅速響應,布局建設“親情連線工作室”,及時把貼心暖心的“親情連線”服務送進廣大留守兒童、留守老人及其家人心坎,獲得廣大群眾的紛紛點贊和好評。為交流工作經驗,“文明江西”微信公眾號將以專刊形式,陸續刊載11個設區市推進“親情連線”行動的做法及成效。連日來,
景德鎮各地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設立“親情視頻”“親情電話”,讓留守在家的老人和兒童享受家一般的溫暖。
浮梁縣
臧灣鄉
6月23日,臧灣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組織志愿者開展“親情連線云團圓”文明實踐活動,志愿者們通過網絡平臺“親情視頻”,讓他們能“面對面”敘說親情,“心連心”表達思念,互相傳遞思念之情。也正是通過本次活動,進一步拉近了親子之間的關系,讓留守兒童“見到”父母不再是一件難事。
6月23日,寒溪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組織志愿者來到地方偏遠的留守兒童家中通過手機平臺“親情視頻”,讓留守兒童與父母“云團圓”,感受一家人在一起的快樂。
施家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組織志愿者在村委會設立“親情連線”場所,組織本村一對雙胞胎留守兒童和家長在視頻電話里交流:家長叮囑孩子要好好聽話,孩子們也分享了自己的生活。在言語中感受到家長的寵愛,和孩子們的想念。
黃壇鄉
為讓村里兒童和獨居老人能時常和自己的親人聯系,進一步促進社區和諧,黃壇鄉東港村文明實踐站設立了親情連線室,并組織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親情連線活動志愿活動。
活動中,志愿者進入兒童和老人家中,詢問他們最近狀況,用自己的手機和他們家里人進行視頻連線,讓兒童和老人們實實在在能看到自己的家人,感受到親人的溫暖,和獨居人員促膝長談,叮囑他們有問題可以來村委尋求幫助,一定會盡所能地去幫助他們。真正讓留守兒童、留守老人感受到“大家庭”的溫暖。同時,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還整合調配各種資源和力量,運用“點單系統”,精準對接群眾需求,持續提升文明實踐服務水平。
蛟潭鎮
官中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結合該村在村村民年齡較大,距離各自然村較遠,在外務工年輕人白天需要上班這一實際情況,合理安排志愿者晚上7-8時為老人提供上門親情連線服務通過親情連線服務加強和群眾聯系加上年輕人微信建立該村信息發布平臺,為年輕人留住鄉愁。
昌江區
為讓轄區內兒童和獨居老人能時常和自己的親人聯系,進一步促進社區和諧,6月24日,黎明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親情連線活動。
活動中,志愿者主動入戶,或把老百姓請進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詢問他們最近狀況,用自己的手機和他們家里人進行視頻連線,讓兒童和老人們實實在在能看到自己的家人,感受到親人的溫暖。志愿者們還和獨居人員促膝長談,叮囑他們有問題可以來社區尋求幫助。
鲇魚山鎮
鲇魚山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為了切實幫助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等弱勢群體,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通過前期走訪、下村摸底,了解到姜大媽的兒子正在服刑,家里人非常思念,特別想和兒子“說說話”。了解這個情況后,6月28日早上,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的嫂子幫幫團成員全程接送腿腳不便的姜大媽和她一家人,主動對接司法所,并通過遠程視頻連線的方式讓老人能與自己的孩子并讓孩子能與自己的父親進行線上視頻聊天,打通親情交流的“最后一公里”。
麗陽鎮
“兒子啊,你們在家里怎么樣,好像都瘦啦,要聽爸爸和奶奶的話知道嘛”“媽媽,我和弟弟很好哦,就是有點想你了”這是來自豐田村的脫貧戶周西義家中周朝宇兄弟和媽媽之間的對話,母子三人之間通過“親情連線”交流近期的生活、學習情況,場面異常感動。
“爸,您在家多注意身體,好好照顧自己,等我有時間就回去看您”“兒子,我一個人家里挺好的,自由自在的,想見你了就可以通過這個‘親情連線’和你視頻啦!”在麗陽鎮鎮洪家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村民洪良東和在杭州務工的兒子洪煌祖視頻通話,聊家常,訴說思念之情。
麗陽鎮通過開展“親情連線”活動,讓留守兒童、留守老人感受到大家庭的溫暖。讓他們與在外務工家人突破距離限制,實現“云團圓”,互相了解生活情況,讓老人安心、子女放心。切實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珠山區
6月28日,梨樹園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志愿者和黨員志愿者到梨樹園南苑83歲的老人汪龍姑家中,給她送去“在黨50周年”紀念章,并與其遠在海南的兒子進行了視頻連線,幫助老人和自己的親屬一起分享自己的榮譽和喜悅心情。
6月28日,老廠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來到獨自帶三個小孩的程奀毛老人在家,通過手機視頻,讓老人家與兒子,孩子與父母面對面暢談生活瑣事,社區志愿者也會向其在外務工家屬講其家庭的近況,并定期與三個小孩進行聊天輔導其課后作業,真正讓留守兒童、留守老人感受到“大家庭”的溫暖。
6月29日,馬鞍山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轄區的于大姐和她遠在深圳打工的兒子進行“親情連線”。連線中于大姐通過手機看到遠在深圳的兒子笑得合不攏嘴,并一再囑咐兒子要照顧好自己。通過連線,于大姐表示能通過視頻見到兒子心里很踏實,非常感謝社區通過這種方式緩解了對家人的思念之情。
6月29日,五龍山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組織志愿者為留守兒童提供“親情連線”志愿服務,讓孩子們通過“微信視頻”與遠在他地的父母“見面”。活動中,留守兒童和家長在視頻電話里交流談心,分享近期生活情況。此活動,促進了親人之間的感情交流,讓留守兒童與父母“親情連線”中感受一家人在一起的快樂。
6月29日,珠山區昌河街道夢園社區踐行我為群眾辦實事親情連線活動,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搭建留守兒童與外出務工家長聯系交流平臺,優化對特殊群體的關愛服務舉措。
江西志愿服務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專稿欄內的所有作品,包括標有“江西志愿服務網”LOGO的圖片,版權均屬于江西志愿服務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經本網授權使用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江西志愿服務網”和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注明“來源:×××”(非江西志愿服務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3.在本網的新聞信息頁面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不代表本網觀點,文責自負。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發布之后30日內同本網聯系。
※聯系方式:中國江西網 電話: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