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馬村是全國文明村——安義縣長埠鎮長埠村的一個村小組,全村共有260戶1100余人。2019年,該村依托安義縣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點,探索總結出了志愿服務“136”工作法,成立了全縣首個村級志愿服務隊,形成了“1對6”志愿幫扶機制,實現了留守在家群體的志愿幫扶全覆蓋。
據統計,截至目前,長埠村共培育出了40多位大學生。其中,凌誠、凌有棟等人是村里義捐修路的發起人,這些人如今也加入了木馬凌家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者隊伍,他們積極參與村莊建設、愛心助學等各類文明實踐活動。
走進木馬村,映入眼簾的是一幅果木成行的景象。但其中一片果園,原來是村里的“雜物間”。通過村里的黨員義務勞動,進行村莊果園化建設,將其改造成一處舒適宜人的小果園。這只是村里黨員支持家鄉發展的一個縮影。2001年,木馬村第一次開展義捐,籌集資金80490元,對木馬水庫護坡進行維修加固;2002年,木馬村民集資58萬元,修建了當時全縣自籌資金最多的第一條自然村水泥公路;同年,村里利用修建水泥公路的多余資金,蓋起一座當時全縣面積最大的大禮堂。正是因為他們,村莊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也正是因為有了他們的帶頭示范,才吸引了更多的木馬人加入志愿服務的隊伍,讓木馬村的民風更淳樸、鄉風更文明。早在4年前,木馬村就成為安義縣“三風”示范點,并被評為最美“三風”鄉村。
木馬村組建了一支村級志愿服務隊,這支隊伍成員的構成,重點圍繞“我們這支隊伍服務的重點群體是誰?”“誰最了解這個群體的需求?”“誰能第一時間解決他們的需求?”這三個問題,并結合木馬村實際,探索總結出了木馬“136”志愿服務工作法,最終形成了由11名同志組成的木馬村志愿服務隊。
通過木馬志愿服務“136”工作法的運用,打通了農村志愿服務的“最后一公里”,極大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讓農村留守的老人和孩子有所依、有所樂。下一步,木馬村繼續通過開展“螢火蟲”夜訪夜談等實踐活動,將木馬的志愿服務做實做細,進一步助推“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走深走實。
江西志愿服務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專稿欄內的所有作品,包括標有“江西志愿服務網”LOGO的圖片,版權均屬于江西志愿服務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經本網授權使用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江西志愿服務網”和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注明“來源:×××”(非江西志愿服務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3.在本網的新聞信息頁面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不代表本網觀點,文責自負。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發布之后30日內同本網聯系。
※聯系方式:中國江西網 電話: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