丟套圈、包餃子……春節期間,宜春市袁州區楠木鄉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里的志愿者們,精心組織起當地的十五位留守兒童,陪伴他們過新春、慶團圓。
“中了,中了,那個筆筒是我的咯。”“這個布娃娃真好看,我一定要扔中它。”上午10點,雖然天色稍有寒意,但在楠木鄉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里,孩子們卻一個個喜笑顏開、活力四射,盡情享受著游戲的樂趣。在輕松歡樂的套圈游戲結束后,是一場溫暖四溢,其樂融融的包餃子活動。志愿者們與10多名留守兒童一起分工協作,洗菜、切菜、拌餡、包餃子……忙得不亦樂乎,不一會兒,一個個讓人胃口大開的餃子就呈現眼前。
在彬江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志愿者先通過一段新年祝福手勢舞帶動氛圍,接著講解生肖,民俗的由來。活動中,小朋友們用畫筆畫出一個個形態可掬的小老虎,一紙一裁,剪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如果說暖心的活動給孩子們帶去了過年的歡樂,那么親情連線則給那些留守的孩子、老人們帶去了團圓的溫暖。
“爸爸,我想你了,你什么時候回來呀……”在楠木鄉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親情連線”現場,視頻一接通,郭雅歡、郭健民姐弟倆就緊緊盯著屏幕那端的爸爸。他們的爸爸郭耀輝是南昌一家汽車配件廠的生產工人,為響應春節期間“不停工、不停產”的號召,郭耀輝決定這個春節留在工廠,為兒女們努力賺錢。父女三人通過“親情視頻連線”實現“云團圓”,交流近期的學習、生活情況,仿佛有著說不完的話。
在金瑞鎮新時代文明實踐站,73歲的空巢老人吳新建在志愿者的幫助下,通過親情連線室與兒子吳勇“云端見面”,老人不會用智能手機,自己的老年機只能講話看不到人,在除夕這一天,實踐所的志愿者幫他和兒子視頻連線,讓他們看見彼此都能放心。“現在政策越來越好了,村里平常都很關心和幫助我們,我們心里感覺很溫暖。”臨走前,老人不斷地表達著謝意。
袁州區積極開展“親情連線”活動,幫助留守群體與在外地親人及時溝通,把貼心、暖心的親情服務送進他們的心坎,讓他們“面對面”敘說親情,“心連心”表達思念,真正讓留守群體感受到“大家庭”的溫暖。
據了解,該區各地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紛紛開展了“我們的節日——春節”系列主題活動。聚焦關愛工程,豐富“親情連線”服務項目內涵,向群眾提供“文藝零距離”“醫療衛生服務”“心理疏導”等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在幫助留守兒童、留守老人向異地親人進行“云上團圓”、共度春節的同時,通過豐富多彩、喜聞樂見的春節活動,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讓轄區群眾“溫暖過大年”。
目前,該區共開展各類新春活動八十余場,“親情連線”活動4000余人次、綜合服務3000人次、心理疏導800余人次。
江西志愿服務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專稿欄內的所有作品,包括標有“江西志愿服務網”LOGO的圖片,版權均屬于江西志愿服務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經本網授權使用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江西志愿服務網”和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注明“來源:×××”(非江西志愿服務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3.在本網的新聞信息頁面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不代表本網觀點,文責自負。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發布之后30日內同本網聯系。
※聯系方式:中國江西網 電話: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