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井岡山,萬物并秀,入目皆景。
在羅浮鎮(zhèn)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里,琳瑯滿目的紅色書籍依次陳列,舒展悠揚的樂曲聲和老人孩子的歡笑聲不絕于耳。
6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黃坤明在羅浮鎮(zhèn)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考察時說到:“著力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人,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人,在群眾共建共享的過程中,通過群眾去服務群眾,在相互服務的過程當中培育新風氣,引領新風尚。”
該實踐所成立以來,始終以“滿足群眾需求”為中心,緊扣“理論政策的宣傳陣地、社區(qū)群眾的活動基地、志愿服務的新型平臺、紅色文化的宣講課堂”四個定位,融合井岡山紅色文化和農墾文化,不斷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引領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傳思想 培根鑄魂激發(fā)精神動力
“我們的產業(yè)要強、村莊要美、農民要富,現(xiàn)在黨的政策越來越好,對于咱們老百姓來說是大事和好事,我們大家要一起把村里的產業(yè)搞好,把村子建好,這樣大家的生活才會越過越好。”近日,豐田村老黨員胡期昌用方言在宗族祠堂里向村民們宣講黨的惠農政策,贏得了群眾的陣陣掌聲。
無論是土專家、老黨員、退休職工、返鄉(xiāng)青年還是文藝志愿者,人人都可以是宣講人;不管在紅色大講堂、學習強國線下體驗式、文化廣場、農墾文化長廊,或在宗族祠堂,處處都可以是群眾開展理論宣講的“主陣地”,推出“農墾故事會”“鄉(xiāng)音傳黨音”“群眾身邊好榜樣”等特色宣講活動。截止目前,全鎮(zhèn)已組織開展黨的理論宣講28場,就業(yè)技能培訓9場,科普知識普及12場。
“唱山歌、講故事、文藝演出……我們把想講的變成群眾愛聽的,把群眾愛聽的融入我們想講的,讓群眾聽得懂、愿意聽、還想聽。”羅浮鎮(zhèn)黨委書記、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所長何偉文介紹道。
身邊人更曉身邊事,百姓話易入百姓心,形式多樣的基層宣講活動中群眾唱起“主角戲”,逐漸成為傳播新思想、引領新風尚的“主力軍”。
順民意 為民惠民踐行使命宗旨
“以前下雨時,舞也跳不了、歌也唱不好,現(xiàn)在好了,不管刮風下雨,下棋、寫字、唱歌、跳舞,我們的活動精彩不斷。”音樂舞蹈室里,66歲的志愿者蔣雪蘭正領著文藝服務隊為喜迎二十大和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創(chuàng)建95周年籌備一臺文藝晚會。
依群眾而建,為群眾所用。據(jù)悉,羅浮鎮(zhèn)充分征求群眾意見和建議,將社區(qū)中心廢棄的幼兒園進行全面維修加固、改造提升,建設了一個集志愿服務中心、舞蹈室、紅色書屋、書畫室、紅色大講堂等為一體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所。
“民有所需,我有所應”。羅浮鎮(zhèn)建立“你點單,我服務”機制,組織11支志愿隊,通過入戶走訪、文明敲門、電話交流等方式,征集了群眾“微心愿”182條,累計點單派單835次,精準對接群眾1200余人,實現(xiàn)群眾需求從“線下收集”到“線上響應”的有效互動。
“父母年紀大了,腿腳不方便,也不清楚在哪里接種疫苗,我就試著和志愿者彭阿姨聯(lián)系,沒想到第二天就有人派車來接他們去接種疫苗”。遠在深圳務工的肖女士在評單中寫到。
倡志愿 共建共享匯聚強大合力
5月29日,羅浮鎮(zhèn)組織30余名兒童在實踐所的童心港灣開展與“粽”“童”樂迎端午活動。自投實踐所入使用以來,羅浮鎮(zhèn)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已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160余次,推出了“農墾圓夢”“童心港灣”“親情連線”等特色活動品牌。
“一年前,我接到一個電話,有一個叫劉愛珍的上海知青,退休后重上井岡山尋找下派鄉(xiāng)村時一起共事過的‘老戰(zhàn)友’,后來我們根據(jù)她所提供的信息,找到了兩位曾與她一起共事的老黨員。”羅浮鎮(zhèn)石門村黨支部書記李春香回憶道。
“當時知青尋故友這件事打動了我,有很多‘老農墾人’離開井岡山后會回來尋找青春時期共同戰(zhàn)斗過的人,但受當時通訊設備不足的影響,尋人難度較大。”羅浮鎮(zhèn)宣傳員曾怡說:“于是我們推出了一個‘農墾圓夢’志愿服務項目,專門為‘老農墾人’重尋故友,共緒青春。現(xiàn)在與我們建立聯(lián)系的共有8名。”
興文化 潤物化人彰顯紅色魅力
“當年,688名下放干部和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國人民志愿軍95名轉業(yè)軍官建設井岡山。全長110.2公里的山區(qū)公路,全靠人力,只用了四個月時間就修通了!還同時開工建設電站、工廠,墾荒,造林,辦共大……”農墾文化長廊里,志愿者薛德鄰正在為學生們講述井岡山的農墾歷史。
薛德鄰是一名扎根井岡山的上海知青,她曾擔任過井岡山墾殖場幼兒園的園長,40年來,她一直堅守在這里,從孩子們的“薛園長”成為了群眾們的“薛老師”。
“我希望能把井岡山的紅色故事和井岡山墾殖場的故事講給更多人聽,教會更多人唱井岡山的紅歌。”是薛德鄰老師常對群眾說的話。
文藝展演精彩紛呈,文化課堂惠及群眾,文藝志愿服務溫暖人心……羅浮鎮(zhèn)以“紅色家書誦讀”“紅色歌曲傳唱”“紅色精神宣講”“紅色故事比賽”“紅色文藝下鄉(xiāng)”等活動形式,激活了鄉(xiāng)村文化振興的熱潮。
昔日農墾場,今朝實踐地。重燃“農墾”之火,點亮“文明”之光,如今的羅浮鎮(zhèn),已處處盛開文明之花,彰顯出獨具魅力的文化內涵。
江西志愿服務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專稿欄內的所有作品,包括標有“江西志愿服務網”LOGO的圖片,版權均屬于江西志愿服務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經本網授權使用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江西志愿服務網”和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注明“來源:×××”(非江西志愿服務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3.在本網的新聞信息頁面上進行跟帖或發(fā)表言論者,不代表本網觀點,文責自負。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發(fā)布之后30日內同本網聯(lián)系。
※聯(lián)系方式:中國江西網 電話: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