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新余市渝水區組建292支志愿服務隊深入各村(社區)一線,聚焦“一老一小”的現實需求,了解并解決他們日常生活中出現的8大類32項115個小問題、小煩惱、小困難,用心保障老年人晚年幸福,用愛點亮兒童多彩生活,讓“夕陽”更紅,讓“花朵”更艷。
關鍵問題:暑假到了,怎樣才能讓孩子們度過一個有意義的假期?
現場一:8月29日,在渝水區良山鎮白沙村農家書屋,盛智博和同村十余個小伙伴一道,正認真地參與手工畫活動。大約30分鐘后,伴隨著一幅幅3D立體貼畫和EVA卡通兒童手工畫的“面世”,孩子們自信大方地向志愿者老師和身邊的小伙伴們分享、展示。盛智博的奶奶喻秀英高興地說道:“有志愿者暖心的陪伴和悉心的教導,我再也不用擔心孩子沒人照看了!”
政策解讀:據了解,渝水區因地制宜整合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資源,精心打造關愛留守兒童項目,通過選配“暖‘守’寶”志愿者,對留守兒童課外時間及假期開展作業輔導、日常陪護等,形成一個人、一個家、一條紐帶的溫情氛圍,讓留守兒童的世界更加豐富。
在解決暑期托管問題的同時,該區還圍繞青少年的54個小問題、小煩惱、小困難,以陣地資源為依托,通過對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文化站、農家書屋、婦女兒童之家等陣地的統籌調配、盤用激活,構筑服務留守兒童的陣地網絡,真正打通服務留守兒童的“最后一公里”。
關鍵問題:人到老年,身體毛病越來越多,如何呵護老年人的健康?網絡詐騙這么多,如何守住老年人的“錢袋子”?
現場二:“阿姨,您的血壓有點高,平時需要清淡飲食,按時吃降壓藥。”處暑節氣里,城南街道聯合醫務人員開展“暖‘守’寶”文明實踐活動。志愿者頂著烈日,進小區、穿小巷、訪居民,先后來到城南街道12個社區,為社區老年人提供健康檢查與咨詢服務,為40余名行動不便的留守老人提供了免費體檢、建立健康檔案、制定康復方案等服務。
現場三:“各位爺爺、奶奶,你們知道有哪些詐騙手段嗎?說出一種就可以獎勵一條毛巾噢。”8月24日,在渝水區良山鎮周宇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志愿者正向轄區老年人講解防詐騙知識,并以獎勵的形式向老年人發放雨傘、毛巾等日常用品;同時,為老年人發放防詐騙宣傳單、宣傳扇等資料。
經驗做法:醫務人員上門為老年人提供個性化醫療服務,司法人員和村組干部一道走進留守老人家中講解防詐知識,都是渝水區開展“暖‘守’寶”文明實踐活動的生動體現。
今年5月以來,該區通過整合已有隊伍資源,健全志愿服務隊伍體系,注重動員吸納有愛心、熱心社會公益事業的黨員、干部、“五老”人員、教師、醫生、道德模范典型等,建立鄉鎮(街道辦)、村(社區)兩級“暖‘守’寶”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伍,以服務總隊和服務分隊方式開展活動。通過壯大志愿服務隊伍,推動志愿服務隊伍向制度化、專業化發展。目前,全區有“暖‘守’寶”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伍292支,參與活動的志愿者達5000余人。今年5月至今,共開展5200余場活動,受益老人1萬余人次。
關鍵問題:父母(子女)在外務工,家中的子女(老人)生活質量如何保障?想念親人了,他們又該怎么辦?
現場四:8月20日,傅建國和胡金蘭夫婦照例來到仙來辦的珠珊管理處珠珊村頤養之家為20多名老人免費理發。紅馬甲,長凳子,工具一字排開,一人一個“攤位”,洗剪吹、刮臉、修剪鼻毛……通過在線視頻,看到老人矍鑠的精神,在外務工的兒子傅新平舒心地笑了:“有志愿者的傾情幫助,老人舒心,我們放心。謝謝志愿者!”
現場五:8月15日,在渝水區百丈峰蜜桃灣泳池,孩子們盡情嬉戲,笑聲、鬧聲與潺潺的泉水聲交相輝映。描繪出鄉村留守兒童安全開心戲水的新圖景。“哈哈,真好玩,這水好涼快!”“小心點,注意腳下!”透過微信視頻,遠在深圳務工的胡濟生、陳玉燕夫婦,一邊叮囑孩子注意安全,一邊連聲感謝志愿者精心組織的游泳活動。
延伸解讀:設置“愛從‘頭’開始”志愿服務項目,打造鄉村泳池,創新開展防溺水工作,這是渝水區“暖‘守’寶”文明實踐活動的創新之舉,也是深受群眾喜愛的志愿服務活動。
除此之外,在鵠山鎮力塘下村,黨員志愿者為留守老人鄧茍里送上慰問品和節日的祝福;在新鋼街道路東社區,舞蹈家志愿者用心引導老人規范好廣場舞的每一個動作;在姚圩鎮高湖村,心理咨詢師志愿者與留守兒童談心交流;在通洲街道辦通濟社區,教師志愿者認真詢問并督導孩子們完成暑期作業……根據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的現實狀況,渝水區精準對接需求,精心設計志愿服務內容,通過開展免費理發、心理疏導、健康保健、學業輔導、扶貧幫困、文化文藝、“結對子”幫扶、“親情連線”等八大項志愿服務,滿足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的需求,內容全面,覆蓋廣泛,服務精準,讓留守老人、留守兒童感受到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
江西志愿服務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專稿欄內的所有作品,包括標有“江西志愿服務網”LOGO的圖片,版權均屬于江西志愿服務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經本網授權使用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江西志愿服務網”和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注明“來源:×××”(非江西志愿服務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3.在本網的新聞信息頁面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不代表本網觀點,文責自負。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發布之后30日內同本網聯系。
※聯系方式:中國江西網 電話: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