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岡山市、吉州區、新干縣、安福縣評為優秀,群眾對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工作的知曉率達100%、參與率達99.7%……”日前,江西省吉安市抽調12名業務骨干,分為3個評估小組,通過實地調研、座談訪問、問卷調查等方式對全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進行評估,并分優秀、良好、合格三個等次進行通報。這是該市用好“四則運算”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提質增效的一幕。
巧用“加法”,擴大文明陣地輻射力。該市按照場所便民利民原則,堅持標準化推進,出臺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指南”,對陣地、人員、功能室設置等提出規范性意見并扎實推進,于2021年底實現全覆蓋;堅持最大化提升,因地制宜整合閑置校舍、農家書屋、村史館、祠堂等資源,進一步優化配置,僅去年就有5個縣(市)重新選址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改造提升示范所(站)576個;堅持多元化拓展,在學校、工業園區、旅游景區等延伸領域建成實踐點1762個、實踐場所456處、實踐基地337個,構建形成了縱向涵蓋縣鄉村、橫向輻射黨政群的文明實踐陣地網絡。目前,該市已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5個、實踐所224個、實踐站2862個、實踐點(基地)2555個。
善用“減法”,搭建文明實踐快車道。該市按照服務群眾“零距離”原則,堅持理論宣講“面對面”,在組建“五老宣講團”“理行團”等宣講隊伍的基礎上,創新開展“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 交流文明實踐經驗”大賽,攪動2998名文明實踐員參賽,依托愛吉安客戶端、抖音、微信視頻號等平臺持續展播,吸引20.4萬余名群眾參與,引導群眾在“看、聽、讀、說”中領悟黨的二十大精神,并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4600余場次;堅持文明實踐“點對點”,以“文藝+理論+服務”的方式,開展“黨的二十大進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萬名文藝家下基層”志愿服務活動320場,創作巡演反映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快板、山歌、三句半等節目140個,舉辦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主題的美術、書法、攝影展75場;堅持結對幫扶“一對一”,動員652個文明單位結對幫扶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每年落實共建資金1450余萬元,發動鄉賢、知名企業捐贈文明實踐社會資金4700余萬元,廣泛用于扶貧幫困、“關愛一老一小”等志愿服務活動,全力打通教育群眾、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勤用“乘法”,提升文明服務滿意率。該市按照活動常態長效原則,堅持培育“生力軍”,市級層面組建理論宣講、產業發展、鄉風文明等10支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伍,縣級層面構建“1+12+N”文明實踐隊伍體系并組建志愿服務隊1萬余支,鄉村層面組建宣傳宣講、扶貧幫困、鄉風文明等志愿服務隊3460支隊伍,累計開展活動3.92萬余場次,服務群眾420.5萬余人次。堅持優化“服務單”,制定市、縣區、鎮街、村社四級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清單,明確中心(所、站)每月工作任務,有計劃將各類活動安排在日常、落地到基層,僅去年制定文明實踐清單、策劃文明實踐活動2.9萬余場次。同時,用好江西省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點單平臺,入庫15198個志愿服務項目,接受群眾“點單”24.89萬余次,社會各界“評單”191611件,群眾對文明實踐滿意率達99.3%。堅持增強“獲得感”,以關愛“一老一小”為契機,建立“親情連線工作室”3101個,完善留守兒童、留守老人臺賬5876個,累計開展親情連線、心理疏導等服務18100余場次,受惠群眾達8.7萬余人。
活用“除法”,打通文明堵點樹新風。該市按照破除陳規陋習原則,堅持開展專項行動,重點整治“高價彩禮、厚葬薄養、大操大辦、打牌賭博、封建迷信”等陳規陋習,移風易俗成員單位各負其責、協同推進,指導2929個紅白理事會規范宴請范圍、宴席規模、禮金標準,發動黨員干部帶頭簽訂《移風易俗承諾書》3.6萬余份,抓好農村“道德紅黑榜”的設立和發布17630期,持續評選星級示范戶10萬余戶、發布身邊好人榜4萬余期。堅持舉辦專題活動,在全省創新開展“移風易俗鄉風文明”短視頻大賽,策劃組織“優秀志愿服務事跡展播”,舉辦開展“不要彩禮要幸福”集體婚禮,培育選樹省、市級移風易俗示范縣、示范鄉村,涌現出新干縣潭丘鄉“何大姐”零彩禮嫁女兒、青原區東固三彩村以紅事大禮堂為載體婚喪改革、峽江縣“紅娘幫幫團”等一批好做法,引導群眾婚事新辦、喪事儉辦、厲行節約、健康生活。
江西志愿服務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專稿欄內的所有作品,包括標有“江西志愿服務網”LOGO的圖片,版權均屬于江西志愿服務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經本網授權使用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江西志愿服務網”和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注明“來源:×××”(非江西志愿服務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3.在本網的新聞信息頁面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不代表本網觀點,文責自負。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發布之后30日內同本網聯系。
※聯系方式:中國江西網 電話: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