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豐城市2018年12月被列為全省首批18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縣(市、區)之一,2020年又被列為江西省33個基層陣地資源整合試點縣(市、區)之一。豐城市在四年多試點工作中,按照“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要求,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的社會性、群眾性、自覺性,開辟了一條具有豐城特色的“高速路”。
緣起
近年來,豐城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需求為導向,突出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的工作陣地作用。在選址上,豐城市自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工作開展以來,對各村村部、閑置的廠房、校舍、農家祠堂等場地,進行了詳實的調查摸底。充分盤活各類場地資源,持續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工作提質增效,突出安全、便民、發展空間大的原則,從村委會→祠堂→閑置村小→民房的選址探索,讓群眾切身感受到文明實踐站所是“與我有關的地方”。早期一些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選址定于村部,后經過活動開展和工作摸索,發現大部分村部空間局限,無處設置功能室,加上群眾一般情況下不愿去村部開展活動;一些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選址于祠堂,因其獨特的空間構造,無法設置達標的功能室,難以支持開展各類活動。一些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定于閑置的村小,普遍發現位置較偏僻,人員不集中,不方便群眾參與活動。
探索
為破解這一難題,去年以來,豐城市堅持問題導向,跟著問題走、奔著問題去,經多地調研,發現傳統村落老民房一般是平房建筑,環境具有原生態特色,周邊空閑地、邊角地多,同時就近便利,且位置處于村莊中心地帶,村民聚散方便,可以滿足村民健身娛樂等精神需求,有利于改造成獨具特色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目前全市建在民房的文明實踐站有101個,其中在傳統古村落建成的文明實踐站19個。
見證變遷,凝聚鄉情。我們發現,一些建在民房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群眾參與積極性高,主要體現在場地設施完善,功能室齊全便于開展活動,另一方面,民房租金便宜,裝修簡單花費少、修舊如舊氛圍強、當地經濟能夠承受,同時又能留住“鄉愁記憶”,讓老房子煥發新活力,還可以充分結合古村落、古建筑、古樹保護等。
延續傳統,創新陣地。不同于村部“行政窗口式”與祠堂“活動廣場式”的布局,古村落民房的布局一般是東南西北四角四室,中間客廳,后門小院。一些建在民房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活動場地大,占地面積普遍具有250平方米以上,可以設置8個以上功能室,同時還可以延伸結合外部廣場、幸福食堂、運動場、童心港灣、青年之家、百姓大舞臺等場所毗鄰而建,實現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輻射范圍最大化。以豐城市張巷鎮白馬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例,9間臥室被改造成“老人活動室(棋牌室)、親情連線室(心理咨詢室)、婦女之家、舞蹈房、娛樂室(體育健身房)”等功能室,門口擺放志愿服務臺,客廳裝臺無線網絡電視改造成學習強國室,后門小院改造成戶外實踐廣場,遠遠滿足實踐站8個功能室的硬性標準。
全民參與,服務群眾。動員和鼓勵本土鄉賢、文化名人、成功人士將自家老舊民房建成文明實踐站,以低租金租聘其閑置民房。比如豐城市白土鎮白土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一元租十年”,鄉賢慷慨解囊,300多平方米的閑置房屋被改建為五星級實踐站,補齊了白土村文化供給的硬件設施短板。此外不同于“高價”打造的實踐站,需要鋪地板、刮仿瓷等一系列花銷,民房實踐站只需簡單粉刷墻面即可,就能達到花費小、氛圍強的效果。對離群眾遠、功能不完善的實踐站進行重新選址,另一方面便于把道德大講堂、農家書屋、文化長廊、志愿服務站等功能區整合起來,建成融合思想引領、道德教化、文化傳承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文明實踐平臺,實現“一站多點”共同開展文明實踐活動,讓文明實踐的種子在各重點場所生根發芽。
群眾滿意,守望相助。鄰幫鄰、一家親。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把零散的群眾互助資源統籌起來,大力開展移風易俗、弘揚時代新風行動,破除陳規陋習、傳播文明理念、涵育文明風尚。以抵制高價彩禮、厚葬薄養、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為著力點,從教育、制度、監督等方面探索常態長效的措施和途徑,倡導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小事不辦,切實減輕群眾負擔。通過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深入,各地文明實踐所、站不斷在挖掘能人、培養隊伍、服務群眾上發力,在群眾之間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梁,融洽鄰里關系,推動了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遍地開花,得到了群眾的一致認可及好評。
江西志愿服務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專稿欄內的所有作品,包括標有“江西志愿服務網”LOGO的圖片,版權均屬于江西志愿服務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經本網授權使用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江西志愿服務網”和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注明“來源:×××”(非江西志愿服務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3.在本網的新聞信息頁面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不代表本網觀點,文責自負。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發布之后30日內同本網聯系。
※聯系方式:中國江西網 電話: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