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安義縣龍津鎮城北村“一老一小幸福院”,這棟4層小樓配套建設了文娛活動室、中醫理療室、四點半課堂、食堂、圖書閱覽室等,并入駐了志愿者22名,醫療服務村醫2名,可滿足老人和兒童的基本需求。楊祖立與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對從小弱視的她來說,定期去縣城醫院檢查很不方便。“現在,村里的幸福院不僅有醫生定期給我做視力康復訓練,還有志愿者輔導學習,真好。”楊祖立開心地說。
“一老一小”是關系千家萬戶的重大民生問題。今年,江西省計劃在14個縣(市、區)試點改造建設“一老一小幸福院”,南昌市安義縣龍津鎮城北村、鼎湖鎮柏樹村、長均鄉白沙村、東陽鎮馬源村4家“一老一小幸福院”入選全省首批改造建設試點名單。如今,在南昌市安義縣,試點建設的“一老一小幸福院”正用心用情守護著農村留守老人和兒童。
據了解,聚焦“怎么建設、怎么服務、怎么管理”三個問題,安義縣成立了優化農村“一老一小”關愛服務資源配置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將村級黨群服務中心、農村頤養之家、“一老一小幸福院”進行整體設計布局,讓村“兩委”干部、志愿者能及時照料院內老人和兒童。為打通需求端和服務端的“梗阻”,對試點地區進行調查摸底,了解服務對象需求,并整合老年大學、童心港灣等資源,面向“一老一小幸福院”開展志愿服務。
為保障“一老一小幸福院”常態化長效運行,安義縣探索出一條“三化同步”的道路。管理責任化,采用“1+1+N”運行管理模式,即村級黨組織+村老年人互助管理理事會+社工、志愿者、鄉村醫生、鄉村教師、兒童主任等服務群體,明確村黨組織書記是村“一老一小幸福院”管理第一責任人。資金多元化,通過用餐老人個人出一些、政府補一些、鄉賢能人捐一些等方式保障運營。運行制度化,明確產權歸屬,制定管理人員職責、財務管理、安全管理等制度,通過開展星級評定,引導“一老一小幸福院”爭先創優,真正實現老有所養、幼有所育。
江西志愿服務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專稿欄內的所有作品,包括標有“江西志愿服務網”LOGO的圖片,版權均屬于江西志愿服務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經本網授權使用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江西志愿服務網”和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注明“來源:×××”(非江西志愿服務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3.在本網的新聞信息頁面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不代表本網觀點,文責自負。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發布之后30日內同本網聯系。
※聯系方式:中國江西網 電話: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