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永修縣緊扣“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的目標要求,扎實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通過強陣地、優服務、樹新風,讓文明新風吹進千家萬戶。
強陣地,用力打造文明工程
“老師,我制作的立體衍紙小紅心好看嗎?”近日,在永修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童心港灣”活動現場,志愿者教孩子們創作“衍紙畫”,向家人表達愛意。
2022年,永修建設了總面積4000平方米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內設城市書房·經燕紅閱讀區、抗洪精神長廊、鄱湖生態長廊等14個功能區,打造文明城市創建“永不落幕的民生工程”。
永修通過優化整合圖書館、博物館、王經燕紀念館等公共文化、體育健身、紅色基因傳承陣地資源,以學習實踐科學理論、宣傳宣講黨的政策、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等為重點內容,統籌各類資源,構建“中心吹哨、部門動員、各方參與”的文明實踐工作局面。
“永修已實現縣、鄉、村三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全覆蓋。”永修縣委宣傳部副部長徐國英介紹,全縣各鄉鎮利用閑置敬老院、文化場館等場地,從隊伍多元多樣、活動常態長效等五大方面進行改造升級。
目前,該縣正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作用,與文明城市創建一體聯動,打造精準對接群眾需求的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項目,助力“文明永修”建設。
優服務,用情走進群眾心田
今年暑假,永修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處處是孩子們的歡笑聲。各個功能教室里,滿是志愿者認真教學、孩子們樂學的身影。
在眾多活動中,要數“茶藝展示”人氣最旺。孩子們跟隨點茶師了解茶文化,感受中國傳統茶文化的獨特魅力。“在這里不僅可以品茶,還可以了解中國的茶藝文化,我非常開心。”簡雨婷小朋友說。
為讓孩子們暑假有個好去處,該中心結合孩子們的興趣愛好,常態化開設公益課程、開展公益活動,讓孩子們暑期充實又有意義。據統計,自該中心建立以來,已開展各類活動10余場次,服務學生1000余人。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志愿活動有聲有色,城鄉街頭志愿活動同樣深入人心,各類文明實踐活動如火如荼地開展,踐行文明、倡導文明逐漸成為永修人的精神追求。
今年4月,永修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獲評九江市首個省級五星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6月,全省“文明實踐+消防”現場推進會、全省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暨移風易俗工作現場推進會,先后在永修召開。
樹新風,用心澆出“致富花”
“現在的三角鄉,破爛房沒有了,臭水溝不見了,住著舒心多了。”初冬時節,走進永修縣三角鄉,昔日的“臟亂差”變為“綠富美”,面對宜居宜業宜游的生活環境,該鄉干部群眾紛紛豎起大拇指。改變的發生,還得從鄉風文明說起。
三角鄉全面推進鄉風文明建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通過黨員干部示范,影響帶動身邊群眾,讓崇德向善之風遍吹三角鄉。
文明鄉風入民心,鄉村振興有動力。三角鄉瞄準小龍蝦產業,引入全國最大的小龍蝦交易公司,投資打造集種養、銷售、加工、餐飲、物流于一體的稻蝦產業,以產業發展賦能鄉村振興。今年,三角鄉稻蝦種養面積突破4.2萬畝,稻蝦產業發展迅猛。稻蝦連作讓每畝增收近3000元,通過土地集中流轉,三角鄉各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均突破15萬元,真正實現了“培育一個品牌、帶動一個產業、富裕一方百姓”,該鄉也成為全省鄉村振興示范鄉鎮。
文明新風,潤物無聲。如今,永修縣正用鄉風文明“軟實力”,筑牢鄉村振興“硬環境”,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強大動力。
江西志愿服務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專稿欄內的所有作品,包括標有“江西志愿服務網”LOGO的圖片,版權均屬于江西志愿服務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經本網授權使用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江西志愿服務網”和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注明“來源:×××”(非江西志愿服務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3.在本網的新聞信息頁面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不代表本網觀點,文責自負。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發布之后30日內同本網聯系。
※聯系方式:中國江西網 電話: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