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豐縣紅十字會始終堅持以“改善最易受損弱勢群體生活境遇”為目標和使命,結合南豐縣實際,持之以恒關注、關愛“一老一小”兩個弱勢群體,充分發揮好本縣南丁格爾志愿服務隊、紅十字救援隊兩支隊伍的能力和優勢,爭取并組織開展好關愛“一老一小”的系統性、持續性的幫扶項目和措施。從2021年實施堅守至今,志愿服務活動有效打造了群眾身邊的紅十字,進一步提升了紅十字人道服務的影響力,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得到上級領導部門的充分肯定和社會群眾的一致好評。
對社區及鄰近鄉村35名失能失智及留守困境老人建立了個人服務管理檔案,每月一次上門服務,持續實施針對性的身心關愛和有效幫扶措施。逢老人生日時,提前預訂好蛋糕并與老人一起慶生,給老人以親情般的溫暖和關懷。對全縣所有養老機構進行了“五送”(送溫暖、送健康、送快樂、送理念、送技能)志愿服務,給予老人以實質性、全方位的關愛?!梆B老服務+生命教育”義診及健康教育覆蓋了大部分社區及鄉鎮。志愿服務活動堅持將服務質量貫穿始終,既體現了專業性,更帶著真情實意,讓老人們切實感受到親情般的關懷和溫暖,通過身心雙向關愛,老人健康得到促進,生活質量逐步提升,安全感、獲得感、幸福感增強。截至目前,參與志愿者920人次,志愿者實際總服務時長7000余小時,受益人數5300人次。
經過全縣范圍內的申報、篩查、復核等調查確定程序,對本縣未滿18周歲的孤兒及事實孤兒開展了“陽光成長”結對幫扶行動,在每年的“六一”兒童節、春節、服務對象生日期間,志愿者常態化對困境孤兒及事實孤兒進行走訪慰問,給孩子們送去適用的生活及學習用品,與孩子們貼心交流,孩子生日期間一同慶祝生日,還適時組織心理援助志愿者一同前往,給予孩子們關愛。通過縣人民檢察院設立的“小桔燈”平臺認領了28名留守并有叛逆傾向的兒童開展“護苗”幫扶行動,對該28名兒童針對性地開展心理疏導與關愛。7名骨干志愿者長期資助15名困境兒童上學,堅持每學期帶著助學金和愛心物資隨訪,從身體、學習、生活多角度去關心、關愛,使孩子們身心得到健康成長。截至目前,志愿者已經分赴各鄉鎮陪同75位孤兒和事實孤兒過生日,為他們送上了生日蛋糕、布娃娃等禮物,并根據需要進行了心理調適與疏導,“護苗行動”深入家庭并拓展到各中小學開展心理關愛活動100余次。
項目的策劃、主動實施行為和效益被關注后,得到多方支持,為項目的可持續發展注入動力和活力。南豐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2022年將關愛失能失智及留守困境老人、關愛孤兒及事實孤兒服務項目納入政府民生實事工程,縣委宣傳部明確將南豐縣南丁格爾志愿服務隊、南豐縣紅十字救援隊列為本地三支獨具服務特色的隊伍,并對兩支隊伍的辦公用房進行了妥善安置。南豐縣南丁格爾志愿服務隊服務次數在全省排前十,在全市排首位,被推選為“最具活力志愿服務隊”,2022年隊長鄒淑華榮獲中國南丁格爾志愿護理服務總隊頒發的“最美志愿者獎”??h紅十字救援隊黨支部因出色的項目服務表現,2023年6月被縣委、縣政府評為“縣模范黨支部”。南豐縣紅十字會作為南丁格爾志愿服務隊及紅十字救援隊的主管部門,非常重視隊伍的管理和引導工作,思想教育和專業提升兩手抓、兩手硬。以志愿者領袖影響志愿者骨干,以志愿者骨干帶動志愿者,促使兩支志愿服務隊進入良性發展軌道,隊伍團結、戰斗力好、凝聚力強。
2020年“陽光成長--關愛孤兒及準孤兒”項目獲得社會愛心捐贈10萬元;2021年關愛失能失智及留守困境老人志愿服務項目被評為全省示范性重點志愿服務項目并獲得3萬元經費支持,2021年“99公益日”,“暖陽”行動獲項目眾籌款5231.12元;2022年及2023年分別爭取到省紅十字會“五送敬老院”“失能失智、高齡空巢困難老人關愛行動”養老志愿服務項目,分別獲經費6500元及6000元,為項目持續開展提供了經費保障。因群眾反映好,縣人民檢察院、民政局、教育局等紛紛主動尋求聯合開展服務活動。通過整合社會資源,進一步豐富了志愿服務內容,加大了志愿服務力度,拓展了志愿服務范圍,使得人道服務力量更為壯大,正能量傳播更為廣泛。
傾情幫扶,關愛“一老一小”項目實施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果,通過三年來項目的持續實施,該縣困境老人和困境兒童兩個弱勢群體的身心健康得到促進,生活熱情及生活質量得到提高,愛心正能量得到傳遞與傳播,切實打造了群眾身邊的紅十字,進一步提升了紅十字人道服務的影響力,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得到上級領導部門的充分肯定和社會群眾的一致好評,促進了社會和諧與文明發展。
江西志愿服務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專稿欄內的所有作品,包括標有“江西志愿服務網”LOGO的圖片,版權均屬于江西志愿服務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經本網授權使用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江西志愿服務網”和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注明“來源:×××”(非江西志愿服務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3.在本網的新聞信息頁面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不代表本網觀點,文責自負。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發布之后30日內同本網聯系。
※聯系方式:中國江西網 電話: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