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樂安縣戴坊鎮紅光村以支部引領、黨員帶頭、群眾參與的方式,推進移風易俗,助力鄉風文明。2024年,紅光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獲評全縣學雷鋒活動示范點,“樂燕愛心團隊”獲評全市“巾幗文明崗”、 全縣“三八”紅旗集體,團隊負責人鄒小燕獲評全縣崗位學雷鋒標兵。
構建新隊伍,小團隊傳遞“正能量”。為推進學雷鋒志愿服務常態化,紅光村組建樂燕愛心團隊,該團隊負責人鄒小燕在街上經營樂燕超市,積極主動協同村干部一起解決婦女兒童的大小事宜,將政策、事項耐心細致地向村民宣講。近年來,樂燕愛心團隊借助該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平臺,堅持為各村60歲以上的留守的孤寡老人和殘疾人士提供免費愛心早餐共計260余次,并積極主動捐贈床上用品四件套,為戴坊鎮的117位特困老人們送去關懷和溫暖。此外,該團隊組織留守老人開展休閑娛樂活動并用新媒體形式記錄宣傳,累計為各村70歲以上的老年人贈送愛心物資4萬元左右,目前已經開展志愿公益活動126次,受益人次超過2300余人。
打造新講堂,小課堂奏響“圓舞曲”。紅光村積極探索“黨建+新時代文明實踐”,在村組設立宣傳長廊打造村文化大院,涵養文明村風。該村邀請“三老”作為講解員在該村祠堂宣講紅色故事,把“祠堂”變“講堂”,讓中小學生、村民沉浸式體驗紅色教育、傳承紅色基因。在該村黨群微信群定期推送學習內容,通過“鄉村大喇叭”、禾場話事會、“庭院微宣講”、送書入戶、“敲門行動”等方式向群眾宣傳黨的創新理論、法律知識、農村實用知識,讓好政策、正能量、黨群服務群眾的理念“飛入尋常百姓家”。同時,通過送戲、送電影下鄉,有計劃地組織開展衛生健康、防災減災、避險自救技能等知識宣傳活動,定期宣傳和普及農村綠色環保和質量安全的重要性,杜絕鋪張浪費現象。開展關愛服務行動,進一步豐富廣大群眾文化生活,打通服務人民群眾“最后一公里”,讓群眾真正從志愿活動中有獲得感,讓文明新風直抵人心。此外,紅光村還組建了舞蹈隊、舞龍隊,兩支文明實踐隊伍經常到村里村外開展志愿舞蹈表演和舞龍表演活動,極大地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引領新風尚,小紅星塑造“好民風”。紅光村堅持黨建引領,組建了由入黨積極分子、預備黨員、青年學生等10余人的村紅星志愿服務隊,上門給留守老人提供免費理發、打掃衛生等服務。戴女士與在外務工的孫女親情連線“云團圓”后對志愿者說道:“我的老年機只能講話看不到人,有時候還信號不好,讓紅星志愿者用手機視頻連線,想看到孫女就很方便,她看到我也放心,現在黨的政策真是太好了。”村里定期開展人居環境評比、村民道德評議等活動,積極開展“文明之星”“星級文明戶”“最美家庭”“孝心杯”“身邊好人”“好媳婦”“好婆婆”等道德模范評比活動,村里逐漸形成了孝老愛親、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圍。該村還設立并定期張貼“紅黑榜”,不斷增強村民的榮辱意識,落實黨員聯系群眾工作機制,及時解決群眾訴求,實現“大事不出村、小事不出組”。
如今的紅光村道路寬闊整潔、村風淳樸、家庭和美、鄰里和睦,各類宣傳文化墻閃耀在村莊院落間,村民們在休閑廣場上圍坐聊天、跳廣場舞,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一幅充滿生機的文明新村畫卷正在紅光村徐徐展開。
江西志愿服務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專稿欄內的所有作品,包括標有“江西志愿服務網”LOGO的圖片,版權均屬于江西志愿服務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經本網授權使用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江西志愿服務網”和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注明“來源:×××”(非江西志愿服務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3.在本網的新聞信息頁面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不代表本網觀點,文責自負。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發布之后30日內同本網聯系。
※聯系方式:中國江西網 電話: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