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萍鄉上栗縣桐木鎮緊扣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建設目標定位,按照“建、用、管、活、強”五字工作思路,以“抓重點、破難點、創亮點”為主題,精細化管理做強文明實踐陣地,扶優扶強打造文明實踐品牌,知行并舉深化文明實踐內涵,廣泛開展理論宣講、政策宣傳、主流價值踐行、群眾文化、移風易俗等各類文明實踐活動,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近日,桐木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被評定為第二屆全省五星級新時代文明實踐所。
不斷筑牢文明實踐“前沿陣地”。堅持在夯實基層、打牢基礎上下功夫,讓文明實踐陣地活起來、設施用起來、人氣聚起來。整合資源,由“千條線”匯入“一張網”。投入資金,整合學校、紅色文化館、烈士陵園、文體廣場等陣地資源,打造出以桐木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為中心,輻射18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145個新時代文明實踐點的共建共享“同心圓”。轉換角色,將“帶頭干”變為“合力干”。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作用,把深化“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作為新時代文明實踐重要內容之一,通過群眾推薦、實地調研,發動基層黨員干部、民間能人、退伍老兵、鄉賢模范等500余人,組建114支志愿服務隊,文明實踐隊伍力量不斷壯大。加強聯動,由“小分隊”轉為“大部隊”。拓寬群眾參與渠道,創新“骨干+招募”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伍建設,每月常態化招募志愿者深入田間地頭開展送技下鄉、打非治違、交通勸導、幫扶關愛、人居環境整治等針對性強、實效性強的服務,打造村民家門口的 15 分鐘志愿服務圈。
組織開展“好人宣講·聲入人心”活動
桐木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組織學生到紅色文化館開展紅色基因傳承活動
桐木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邀請老戰士為學生講述桐木紅色故事
持續奏響文明實踐“動聽樂章”。讓旗幟“飄”起來。堅持黨建引領,將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列為黨組織工作重點任務清單,鎮黨委書記和各村(社區)黨支部書記作為第一責任人,組建多支黨員先鋒隊,發揮服務群眾、教育群眾的凝心功能,讓黨的旗幟在基層陣地高高飄揚。讓理論“實”起來,整合宣講力量,通過老師授課、大喇叭廣播播報以及“群眾貼心人”理論宣講“五進”活動等方式,深入群眾身邊,用“講+演+問”嵌入式宣講的新方式,把黨的創新理論、疫情防控、防電信網絡詐騙、打擊非法生產、惠民利民等“大政策”轉化為“小故事”,把“大道理”轉化為“小文藝”,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不斷增進群眾對黨的認同感。讓品牌“亮”起來。始終堅持以群眾需求為導向,依托新時代文明志愿服務隊等力量,積極開展“我們的節日”“國慶籃球賽”“關愛一老一小”等各類活動。緊扣紅軍文化、革命先輩事跡等,組織開展了系列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策劃了紅色微黨課、端午民俗課、講述桐木紅色故事等群眾樂于參與、便于參與、接地氣的等傳統節日活動和實踐項目,引導群眾在節日中增強愛國情懷和民族認同感。
桐木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開展春節民俗活動,邀請傳統手藝人現場做糖畫
桐木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開展“我們的節日·端午”包粽子民俗活動
花樣輪滑舞龍
國慶籃球賽精彩瞬間
桐木鎮烈士陵園
積極探索文明實踐“創新路徑”。文明始于心、踐于行,桐木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不斷厚植“文明土壤”,走出文明實踐新路徑。移風易俗揚新風。堅持把移風易俗作為推進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對傳統民俗活動進行創造性轉化,將民俗與家風傳承、青年交友相親等活動有機結合,吸引了大量年輕人參與和關注,讓古老的民俗在新時代展現新魅力,引導村民破除陳規陋習,倡導勤儉節約、婚事新辦、向上向善的文明新風。道德引領樹榜樣。廣泛開展“道德模范”“文明家庭”“學雷鋒標兵”以及好人評選活動,持續放大“好人”帶動效應,常態化開展“星級文明戶”“最美家庭”、移風易俗“五個100”群眾推薦評議等評選活動,定期更新發布“道德紅黑榜”,以春風化雨的形式將文明新風厚植群眾心中。近年來,全鎮共產生了“中國好人”3名、“江西好人”3名,全省婚事新辦“好公婆”1戶,“萍鄉好人”15名,市道德模范2名,“上栗好人”30名等等。制度創新增實效。積極探索“文明實踐常態化+基層治理網絡化”路徑,加快文明實踐陣地與網格化管理中心融合建設,構建基層治理的“行業矩陣”,推動文明實踐賦能基層善治善為,將精神文明建設轉化為社會治理效能,真正讓新時代文明實踐“動”起來、“活”起來。
江西志愿服務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專稿欄內的所有作品,包括標有“江西志愿服務網”LOGO的圖片,版權均屬于江西志愿服務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經本網授權使用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江西志愿服務網”和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注明“來源:×××”(非江西志愿服務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3.在本網的新聞信息頁面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不代表本網觀點,文責自負。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發布之后30日內同本網聯系。
※聯系方式:中國江西網 電話: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