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文化思想,我省開展“四個100”文化導師下鄉計劃。此計劃旨在選派新聞宣傳、理論宣講、文化文藝、非遺傳承等領域的專家學者,下沉至基層,滿足基層需求,培養推介人才,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江西文明網開設《文化導師下鄉動態》專欄,展現“四個100”文化導師深入基層的生動實踐,見證文化導師們如何播撒文明種子,點亮鄉村文化之光,促進鄉村文化繁榮,為鄉村振興注入精神動力。
南昌市紅谷灘區
5月15日,黃德鋒走進紅谷灘區沙井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面向入圍2025年紅谷灘區“五力炫南昌 連心紅谷灘”城市講者理論宣講大賽決賽的選手開展交流培訓,幫助選手們提升宣講水平和能力。
同日,黃德鋒來到風華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進行理論宣講,30余名基層宣講員參與學習。
南昌市安義縣
5月15日,宣講導師魏毅深入安義開展實地調研與理論宣講活動,為基層理論宣傳員充電賦能。
上午,魏毅教授先后前往縣委黨校現場教學點江西虹鑫鋁業有限公司和長均鄉白沙村進行實地調研,詳細了解鋁型材產業和“四融一共”和美鄉村建設情況,現場認真聽取兩位黨校老師的現場教學微黨課,并就黨課內容與授課老師進行深入交流,提出了許多寶貴意見建議。下午,魏毅教授來到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為大家作了一場精彩的理論示范宣講。
九江市都昌縣
5月16日,新聞導師胡武龍走進都昌縣,為縣融媒體中心新聞工作者進行采編業務提升專題培訓,以專業力量賦能基層媒體融合發展。
胡武龍憑借深耕新聞行業多年積累的豐富經驗和敏銳的洞察力,圍繞新時代新聞采編的核心要點,緊扣媒體融合發展趨勢,以“如何在信息爆炸時代打造爆款新聞”為切入點,結合大江網近年來推出的眾多現象級新聞案例,從選題策劃、采訪技巧、寫作手法等多個維度,系統剖析了優質新聞作品的誕生過程。
九江市武寧縣
5月19日,一場意義非凡的“情定武寧 新風同行”移風易俗集體婚禮在武寧縣浪漫上演。文藝導師雷鴻堯以筆寄情、以墨抒懷,將美好的祝福凝于筆端,題贈書法作品給集體婚禮的新人們,讓傳統藝術與新時代文明婚俗交相輝映。
雷鴻堯深入了解集體婚禮移風易俗的主題內涵,結合新人們追求簡約、文明婚禮的美好心愿,精心挑選書寫內容,并反復推敲書法的字體、布局和章法,帶著對新人們滿滿的祝福,揮毫潑墨為每一對新人創作專屬書法作品。新人們手捧書法作品,臉上洋溢著幸福與感動。
景德鎮市昌江區
5月21日下午,宣講導師于芳來到景德鎮市第十五小學,為學生們帶來了一堂精彩的音樂教學課。
于芳耐心細致地指導學生們中國鼓課程,將相關音樂歷史文化、創作背景與作品內涵娓娓道來。在指導過程中,于芳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現場示范表演動作。學生們在于芳導師的帶領下,全身心投入到樂器學習中。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于芳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掌握知識,提高技能。
鷹潭市貴溪市
5月19日,鷹潭市老年大學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講座,非遺導師黃俊軍受邀為老年學員們講解貴溪鏨銅雕刻的歷史、技藝及創新發展。
講座中,黃俊軍詳細介紹了貴溪鏨銅雕刻的起源與發展,并結合實物展示向學員們講解了鏨銅雕刻的工具使用、工藝流程及藝術價值,分享了其多年來在技藝傳承與創新中的心得體會。
贛州市尋烏縣
5月19日,在尋烏縣委黨校的研討室里,一場特殊的“專家門診”正在進行。宣講導師曾過生正與其一對一結對幫扶的基層理論骨干逐句打磨參賽課件。
曾過生一邊在材料上標注不夠完善的部分,一邊提出修改意見并解釋修改的合理依據。此次輔導聚焦趙麗珍等人最新開發的教學案例作品,曾過生結合自身政策理論研究經驗,多維度提出系統性完善意見。他建議增設“灣區研發+尋烏制造”產業協作鏈等鮮活素材,將原本單一的理論課程教學轉化為“理論闡釋+影像實證+互動推演”的立體化教學。
宜春市高安市
5月17日,高安市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開展“四個100”文化導師下鄉黨史知識宣講,宣講導師李德滿現場進行指導。
“星火”宣講團成員陳再興以《黨成立初期的歷史》為題,圍繞建黨初期的歷史進行理論宣講。隨后,宣講導師李德滿對宣講內容進行了點評,并對宣講員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上饒市德興市
為拓寬殘疾人就業渠道,5月13日,德興市“四個100”導師下鄉活動聯合市殘聯與市文化館在銀城街道廣場舉辦“傳承非遺技藝 助力殘疾人就業” 主題活動,非遺導師劉毛崽現場展示銅壺制作技藝。
他手法嫻熟,每一個敲打、塑形的動作都飽含匠心,吸引了大批觀眾駐足圍觀。在劉毛崽耐心細致的指導下,不少人躍躍欲試,親手嘗試銅壺制作,沉浸式感受非遺的獨特魅力。劉毛崽耐心解說“德興金屬器物制作”的作品和工藝流程,零距離接觸代表德興傳統文化的非遺技藝,引起圍觀群眾的極大興趣。
上饒市鄱陽縣
5月16日,文藝導師李小英參加鄱陽縣“5·19中國旅游日”暨“尋著美食游鄱陽”活動,并登臺表演鄱陽大鼓《人杰地靈》。
舞臺上,李小英以其磅礴的鼓點、激昂的唱腔,以及豐富的表情和肢體語言,生動展現了鄱陽的物華天寶和勞動人民的豪邁氣魄,引得現場觀眾掌聲連連。表演結束后,李小英還與當代著名劇作家、一級編劇姜朝皋等就戲劇傳承與發展,進行了深入交流。
吉安市萬安縣
5月20日,新聞導師陳宇翔走進萬安縣彈前鄉新時代文明實踐所。
陳宇翔以“做好基層新聞宣傳”為主題,采用“現場教學+座談交流”的方式,為彈前鄉、沙坪鎮、夏造鎮的宣傳干事以及文明實踐員授課。他以彈前鄉旺坑村大棚西瓜種植基地的新聞采訪為實例展開現場教學,之后舉辦新聞寫作沙龍活動,分享采訪期間的所想所感,對參加人員提出的有關宣傳方面的問題逐一答疑解惑。
吉安市永新縣
5月16日,永新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在中心活動廳開展江西省“四個100”文化導師下鄉計劃非遺導師專題培訓活動,以非遺美食為媒,點燃群眾對傳統文化的熱情,非遺導師李添勇帶著“和子四珍”來到活動現場。
醬姜、醬蘿卜、橙皮、蜜茄——這些承載著百年工藝的非遺美食,在李添勇的講述中煥發新生。“做菌是醬姜的靈魂,差一步就失了風味!”他一邊演示傳統技藝,一邊邀請群眾現場品鑒。互動環節,四珍的酸甜咸香引發陣陣贊嘆,非遺技藝從“紙上名錄”變為“舌尖記憶”。這場活動不僅讓“和子四珍”走進大眾視野,更探索出一條“非遺+體驗”的傳承新路。
江西志愿服務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專稿欄內的所有作品,包括標有“江西志愿服務網”LOGO的圖片,版權均屬于江西志愿服務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經本網授權使用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江西志愿服務網”和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注明“來源:×××”(非江西志愿服務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3.在本網的新聞信息頁面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不代表本網觀點,文責自負。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發布之后30日內同本網聯系。
※聯系方式:中國江西網 電話: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