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水、一根炭、一枚蛋……在寧都,微公益持續發力,以更新穎的方式出現在大眾面前,實現了公益的平民化、常態化。
看起來不養眼,聽起來不感人,他們外表平常、職業普通、生活平凡,但舉手之勞雖渺小平凡,卻如草偃風從,喚起了越來越多人向善、行善、揚善的道德熱情,形成了全縣善心涌動、善行如潮的生動局面。
已是深冬,但因為這群普通人,這座城市很溫暖。
一杯熱水傳遞便利
1月8日,冬雨飄灑,寒風蕭瑟。縣城寶塔路19號,“路人免費飲水”的紅色標牌讓人備感親切。
標牌指引處,一臺飲水機靜立于此,幾個玻璃杯和一疊一次性紙杯置放于下面的柜子內,不時有路人到飲水機上接取熱水。
“再拿把大傘來,下雨了。”飲水機的安放者盧小云一邊為一接水路人撐雨傘,一邊朝身后的自家廣告店內呼喊。
說起設立免費飲水機的緣由,盧小云深有感觸。2012年8月的一天,她因外出匆忙,忘記帶錢包上街,口干舌燥也只能忍著。回寧都后,盧小云決定在自己店門前擺放一臺飲水機,24小時為路人提供免費純凈水。
一杯熱水,平淡無味,但裝卸工黃章森卻品出了濃濃愛意。他進城務工,人生地不熟,渴了討口水喝不方便。現在有了這個免費飲水點,讓他忍不住直叫好。
“坐下來,歇一歇。”看到呼啦啦來了一伙人,隔壁鄰居廖阿姨端著木凳迎了上來。她說:“周邊有很多物流公司和商鋪,每天裝卸貨物的人很多,盧小云忙不過來的時候 ,我就會來幫一幫她。”
人流量大,開銷大嗎?“天熱八九桶水,天寒五六桶水,支出不多。”看著路人方便,盧小云內心無比歡喜。
一根木炭點燃愛心
下雨降溫,不知上次送去的木炭用完了沒有?黃陂鎮老人們的取暖問題,始終牽掛著熊桂英的心。一大早,熊桂英吃了碗稀飯,就招呼女兒搬著兩簍木炭出門了。
“你咋又來了?”“是啊,想你們了。”窗外寒意濃,暖意駐心田。黃陂鎮敬老院屋內,炭火燒得正旺,老人們和熊桂英圍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語開心地聊著,歡快的笑聲壓過了外面“沙沙”的雨聲。
“凍瘡都不長了,這個冬天過得很溫暖。”正在烤火的胡心甫老大爺展示著雙手,笑容蕩漾在臉上。
紅色的炭火映紅了房間,也映紅了賴二秀的臉龐。她高興地說:“有了這根木炭,冬天沒那么難熬了。”
熊桂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農婦,守著兩畝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以前我家里窮,村里人給些衣服和糧食。”他人的援助,讓熊桂英渡過了難關,善良的種子,在她心里悄然扎下了根。
1998年冬,得知黃陂敬老院急需木炭,生活并不算富裕的她很是著急,立即拿出700元錢買了1000斤木炭送去。此后,每年冬天,她都堅持向敬老院送木炭。
“熊大姐把敬老院老人當家人,總要來看看;老人們也把她當親人,有話總愛找她嘮兩句。”敬老院院長胡長根滿是感動。
一枚雞蛋品嘗真情
愛心無大小,一枚雞蛋也可以暖人心。
雨歇云收,寧都波濤生態農莊,成群的黃雞正在山林里歡快覓食。農莊主涂波濤正貓著腰揀蛋,只為確保送出去的每一枚雞蛋都是最新鮮的。
致富不忘回報社會。涂波濤從事黃雞養殖18年來,一直情系慈善,盡自己所能助人,堅持免費贈送“愛心”土雞蛋。
帶著精心挑選的土雞蛋,涂波濤來到寧都特殊教育學校。見到涂波濤,孩子們圍了上來,他們用熟練的手語和涂波濤交流著,站在旁邊的校長忙著翻譯。在這些孩子燦爛的臉上,透露出他們對生活的滿足、自信和憧憬。校長羅秘華代表聾啞學生說出心聲,“孩子們吃上了土雞蛋,別提多高興了。”
隨后,涂波濤又來到縣醫院婦產科,為剛做媽媽的產婦送上土雞蛋。兩人素不相識,聽說來意,年輕媽媽小張驚訝過后是驚喜:“聽說坐月子時吃土雞蛋很好,正愁買不到呢,沒想到有人主動送上門來了。”
賴村敬老院老人宋根長呵著熱氣,吃著香噴噴的土雞蛋,感到特別溫暖和舒坦。看到涂波濤,宋根長慢慢站了起來,顫巍巍地豎起大拇指,連聲說謝謝。
面對眾人的贊美,涂波濤一笑而過,他說:“一枚土雞蛋值不了幾個錢。我只是盡自己的微薄之力回報生我養我的家鄉。”
江西志愿服務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專稿欄內的所有作品,包括標有“江西志愿服務網”LOGO的圖片,版權均屬于江西志愿服務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經本網授權使用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江西志愿服務網”和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注明“來源:×××”(非江西志愿服務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3.在本網的新聞信息頁面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不代表本網觀點,文責自負。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發布之后30日內同本網聯系。
※聯系方式:中國江西網 電話: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