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中午,宜春市袁州區靈泉街道五眼井社區孤寡老人楊桂英拄著拐杖來到門口張望,看看兒子來了沒。
其實,這個“兒子”只是一位一直在資助她的好心人。他叫徐建華,宜春義工聯合會一名普通義工。
一個延續了8年的“母子”情
今年64歲的楊桂英,至今仍記得8年前的那個日子。2007年7月21日,來社區做義工的小伙子徐建華跑到自己家里,噓寒問暖、打掃衛生、整理家務……熱得滿頭大汗卻依然忙碌不停。
那天,徐建華正在五眼井社區做義工,一名社區工作人員告訴他,有一個叫楊桂英的老人,從小患有小兒麻痹癥,雙手不能正常活動,行動不便,膝下沒有兒女,老伴早已離世,現如今靠政府低保補貼維持基本生活。
徐建華告訴記者,剛開始是被楊媽媽的堅強震撼了,假如楊媽媽是自己的父母,理當得到自己的照顧;同樣是老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換位一想后,當即決定要照顧好楊奶奶的后半輩子。
楊媽媽手腳不便,徐建華,自己不是富商巨賈,既然幫不了大忙,那就從最實際的地方著手吧,以后堅持每天免費給楊媽媽送做好的飯菜。
“楊媽媽,我來奉養你一輩子!”沒想到當初的一番簡單承諾,卻成為徐建華8年的堅守,至今從未間斷過。
備受“冷落”的妻子選擇了離婚
曾經,也有人對徐建華做公益甚至幫助楊桂英的動機產生過懷疑,“你是單純地為了公益嗎?是想出名吧?”“對一個老人這么好,不會另有所圖吧?”
“不是我有多高尚,只是每個人的追求不同吧。可能有的人覺得掙錢、當官是有意義,而我認為做公益是有意義的,幫助他人,快樂自己。”不僅如此,徐建華還表示,只要楊桂英老人在一天,就會照顧好她一天。
2012年,由于全身投入宜春義工聯事業,備受“冷落”的妻子終于忍受不了他的不務“正業”,選擇跟他離婚了。
備受打擊的徐建華變得困惑了,“我到底該不該堅持做下去?放棄吧?我不能因為這些完全忽略了家庭,我覺得對不住她們。”回憶當時情景,徐建華至今仍黯然神傷。后來,盡管別人對他所做的公益活動不了解,以及兒子和父母不支持,但徐建華還是堅持了下去。
離婚后,徐建華給加入義工聯的會員們增加了一條新的規定。“做公益必須兼顧家庭,只有把家人照顧好了,才能來為別人獻愛心。”
讓更多愛心人士傳遞正能量
如今,認識徐建華的人都說他是個憨大哥,樂此不疲為公益。據徐建華介紹,自2006年6月,他和30多名愛心人士共同籌建了宜春義工社。2008年7月,由于愛心隊伍越來越大,他就在袁州區民政局申請注冊為宜春義工聯合會,成為宜春市第一支正式注冊的義工組織。
在記者采訪的時候,徐建華略顯靦腆地說:他只是希望自己的行為,能讓更多的社會愛心人士,一起出份力,來幫助別人,傳遞正能量。
江西志愿服務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專稿欄內的所有作品,包括標有“江西志愿服務網”LOGO的圖片,版權均屬于江西志愿服務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經本網授權使用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江西志愿服務網”和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注明“來源:×××”(非江西志愿服務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3.在本網的新聞信息頁面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不代表本網觀點,文責自負。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發布之后30日內同本網聯系。
※聯系方式:中國江西網 電話: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