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江西省文明實踐>> 正文                              查看更多>>
黨團員志愿者服務的時代特色
江西省文明實踐   2015-03-16 16:34:30  編輯:李芳 作者:佚名

黨團員志愿者是當今中國具有鮮明時代特色、富有社會影響力的群體,通過奉獻愛心、服務社會、幫助他人,為構建和諧社會、創造幸福生活做出貢獻。20世紀80年代,北京市誕生“學雷鋒”志愿者綜合包戶服務、天津市誕生社區志愿者組織、廣州市誕生第一條志愿者服務熱線、深圳市誕生第一個注冊志愿者社團,發起人就是一群充滿愛心和熱情的共產黨員、共青團員。后來,社會上以“青年志愿者”、“社區志愿者”、“專業志愿者”、“民間組織志愿者”分類,逐漸掀起全民參與志愿服務的熱潮。最近,中央文明委指導下成立中國志愿服務聯合會,旗幟鮮明地提出“發揮共產黨員、共青團員在志愿服務中的示范帶頭作用”;各級組織部門激勵黨團員“一崗雙責”,在工作崗位勤勉認真完成任務,在生活中熱情主動幫助和服務人民群眾。通過制度和措施,鼓勵黨團員積極深入社區、農村、企業、學校,為有需要的人群提供幫助和服務,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贏得廣大群眾的歡迎,塑造了黨團組織的良好形象。

  一、體現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

  中國共產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進一步強調“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黨團員志愿者就是通過深入社區農村、面對人民群眾的真誠服務,體現黨的宗旨、傳播黨的信仰。學雷鋒典型、優秀志愿者郭明義在中央電視臺的公益廣告中說道,“別人都叫我郭傻子,問我做那么多事圖個啥,我說:幫助別人,快樂自己!”他用真誠、樸實的語言訴說自己的做人理念,也詮釋了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為大家做出了榜樣。

  2013年年初,31歲白血病患者李建楠,得到了郭明義的幫助。郭明義是在微博中收到了李建楠妹妹杜巾驍的求助。正月初一,郭明義帶著愛心團隊成員到醫院看望李建楠,給她送去了1萬元善款,并在微博中發出幫助李建楠的呼吁。沒過多久,李建楠病情惡化去世。妹妹杜巾驍又將14240元的善款送回到郭明義手中,希望幫助其他人。在郭明義的聯系下,這筆善款轉交給正在籌錢做換腎手術的于雨含手中。

  2013年7月9日,岫巖石灰窯鎮坎子村郭明義希望小學特困學生于永蓮早早等在新家的路旁,他攥著寫滿了兩頁信紙的感謝信,等待著一位特殊的客人——郭明義。當看到幫助過自己的郭伯伯后,激動地把信遞給郭伯伯,并在眾人的鼓勵下怯怯地讀起來:“今年4月8曰,是我們家一生都難忘的大喜日子,您為我家籌建的房子動工啦!今天,我家的新房子終于建成了,從此我們告別了那四壁透風、低矮陰暗的老房子,我們一家人別提有多高興了……長大了也要像您一樣,做一個有愛心的人!”(張子律:《鞍山郭明義晴暖2013》)

  從郭明義和其他黨團員志愿者服務的事例中,我們獲得幾點啟示:

  第一、黨團員志愿者要豐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賦予時代和時尚的特色。郭明義用“幫助別人,快樂自己”解釋助人動機,讓不同年齡的人都能夠理解志愿服務、接受志愿服務,成為快樂和自豪的志愿者。

  第二、黨團員志愿者就要在群眾最需要的時候提供幫助,及時解決問題、克服困難,如幫助病危群眾救治、幫助貧困群眾解困等,讓每一個人都感受到黨的關懷、黨的溫暖。

  第三、黨團員志愿者要在服務中不謀私利、不摻私心,真正以群眾的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幫助群眾改善生活、獲得發展為自己的最大滿足和快樂。

  第四、黨團員志愿者要在服務中思考和提升,面對群眾的需求善于尋求解決辦法,面對群眾的困惑善于答疑解惑,面對群眾的議論善于交流溝通,通過志愿服務宣傳黨的宗旨和信念。

  二、促進學雷鋒活動常態化

  黨團員志愿者就是要做新時代的“活雷鋒”,通過深入社區農村、貼近人民群眾的服務活動,讓雷鋒精神代代相傳,讓學雷鋒活動常態化。我們曾經分析,雷鋒形象經歷了“好戰士、好榜樣、好公民”三個階段的轉變。20世紀60年代,雷鋒形象是“黨的好戰士”,從部隊到地方,都體現大公無私、舍己為人的精神。改革開放初期,雷鋒形象是“人民的好榜樣”,積極進取、樂于助人。進人21世紀,雷鋒形象是“社會的好公民”,愛心奉獻、幫助他人。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雷鋒精神被賦予更多更豐富的含義,最本質的“愛心奉獻、助人為樂”永遠不變,也成為中國志愿精神的核心。

  從1983年開始,北京市西城區(原宣武區)探索學雷鋒活動常態化的形式,創造了“綜合包戶”志愿服務,并且不斷延伸出新的類型、新的項目。

  “綜合包戶”活動是西城大柵欄街道共青團組織在學習雷鋒活動中的一個創舉,最初是由街道青年按單位組成小組,定期幫助平房區內的五保戶、殘疾人解決生活困難。1983年,在大柵欄街道西柳幼兒園第一份“綜合包戶”協議書的簽訂,被公認為首都青年志愿行動的發端。

  31年來,“綜合包戶”活動不斷充實活動內涵,拓展活動外延,有效扶助了弱勢群體和特殊群體。時至今日,簽訂“綜合包戶”協議由最初的19份增加到近百份,5000人受益;在社區志愿者分會、轄區單位及非公經濟組織的共同參與下,綜包單位由1983年最先開始的11家發展到現在的65家,8支專業服務隊,注冊志愿服務人員達3090人,參與“綜合包戶”活動的志愿者累計達萬人次。(余榮華:《北京西城“綜合包戶”志愿服務新推“文化體驗行”》)

  隨后,廣州市一批熱心學雷鋒活動的年輕黨員、青年團員,在繼承雷鋒精神的基礎上,積極學習和借鑒香港義工文化,創辦了青年志愿者熱線服務;天津市新興街道的社區黨團員,根據便民利民服務的需要,創建社區志愿者組織;深圳市一批從內地來的青年黨團員,將學雷鋒活動與現代志愿服務結合,成立注冊志愿者社團。這些志愿者社團及隊伍的產生,一方面秉承了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另一方面傳承學雷鋒精神的核心;同時也適應改革開放的新形勢,參考和借鑒外國和港澳地區志愿服務發展的經驗。

  當代中國,黨團員志愿者服務促進學雷鋒活動的常態化,最重要是豐富雷鋒精神,與人們的時尚生活相結合。很多年輕人將“雷鋒叔叔”樂于助人精神與當代志愿者創新性、創意化的服務時尚相結合。

  中山大學幾位大學生創造的“米公益”就是運用“APP”網絡分享的方式,讓年輕人參與公益游戲獲得虛擬的“米媽媽”、“米有氧”等,積累到一定數量之后就與公益組織兌換真實的物質,為困難人群提供自助。這些學生志愿者有黨員、團員,也有普通青年,“玩游戲也能做志愿者”吸引更多人參與其中。“‘米公益’降低了公益門檻,讓公益成為人人能做的事情。”“米公益”華南區總監黃子為告訴記者,“米公益”是國內少有的將移動應用和互聯網結合的公益服務平臺,它成功地將企業、用戶和公益組織進行了對接。(根據志愿服務廣交會媒體報道資料整理)

  我們在調査中發現,黨團員志愿者的思想觀念,隨著時代發展不斷變化,增添許多新穎、時尚的因素。學雷鋒活動賦予新的形式與內容,就能夠更加貼近黨員生活、貼近團員生活,激勵黨團員繼承雷鋒精神、創新志愿服務,熱情快樂地幫助社會、幫助群眾。

  黨團員將學雷鋒常態化與志愿服務制度化相結合,在開活動的時候可把握以下技巧:

  第一、要將雷鋒精神與80后、90后青年的時尚生活、興趣愛好有機結合,不斷充實和豐富。有一個公益沙龍——阿里巴巴的志愿者設計“三個雷鋒帽”的故事。三位戴著雷鋒帽的不同類型年輕人,熱情服務他人的時候,分別獲得快樂、充實和成長,非常吸引人。新時代的雷鋒不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而是豐富多彩、新穎活潑的,黨團員志愿者善于把握時代特征,弘揚光大雷鋒精神,就能夠更多贏得群眾特別是青少年的喜歡。

  第二、要提高“學雷鋒”志愿服務的“技術含量”。黨團員志愿者來自各行各業,具有文化、知識、技術、技能特長,或者具有管理、經營經驗,參與學雷鋒活動,開展志愿服務的時候,就不能“一窩蜂”去“掃大街、看老人”,而是要運用自身特長服務社會人群,例如深入社區為群眾講解寒暑天氣的養生和注意事項,深入學校為學生講解職業生涯規劃,幫助草根公益團隊策劃創意服務項目等等,讓學雷鋒志愿服務越來越有吸引力,越來越有效果。

  第三、要推廣“學雷鋒”志愿服務的價值觀念。黨團員志愿者要較多了解黨的方針政策、政府決策措施。開展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的過程中,應該積極主動向其他民間志愿者、各類服務對象傳播“為人民服務”“助人自助”等理念,吸引更多的城鄉群眾了解雷鋒精神的魅力,樂于成為友愛互助的人。這樣,黨團員志愿者不僅僅提供了具體服務,而且培育了越來越多的志愿者,共建共享和睦幸福生活。

  三、弘揚奉獻友愛的志愿服務精神

  黨團員志愿者服務,弘揚了“友愛、奉獻、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讓全社會洋溢愛的陽光、愛的溫暖,在各類人群特別是青少年的心中播撒愛的種子。改革開放后,伴隨市場經濟的發展,國有企業、私營企業、外資企業、混合型企業等的發展,社會經濟繁榮,人民生活改善。但是,人情冷漠、失信欺詐等不良現象也增多,讓人們感覺缺乏愛與溫暖。這時,共青團組織率先發起青年志愿者行動,將雷鋒精神在當代弘揚,重新煥發人與人之間的互助友愛。1993年,全國鐵路系統青年志愿者開展沿線志愿服務活動,1994年中國青年志愿者協會成立,中央領導為“中國青年志愿者”題詞,吸引千百萬團員青年投身到志愿服務之中。與此同時,國家民政部宣傳推廣北京西城區綜合包戶、天津新興街道社區志愿者經驗,建立“一對一”、“一幫一”的服務體系。2001年,聯合國“國際志愿者年”啟動,提出“志愿服務推動社會發展”的理念。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聯合國志愿人員組織與中國商務部、共青團中央等合作開展“國際志愿者年”的中國推廣活動,逐漸形成全社會參與志愿服務、全社會支持志愿服務的氛圍。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志愿服務、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志愿服務和廣州亞運會志愿服務、2011年的深圳大運會志愿服務、2014年的南京青奧會等國際盛會,讓志愿者的愛心得到廣泛弘揚。2008年汶川抗震救災志愿服務掀起中國社會特別是民間志愿服務的熱潮,百萬志愿者自發、自愿前往災區奉獻關心和幫助,千萬志愿者投身救災宣傳、賑災募捐活動,廣泛傳播友愛互助的理念。如今,通過黨員志愿者、團員志愿者的積極參與和率先示范,將友愛奉獻的志愿精神傳播到社區農村,做到家喻戶曉。

  我們以北京奧運會志愿服務、廣州亞運會志愿服務為案例,了解“組織化動員、社會化運作、民間化參與、時尚化激勵、信息化管理、國際化推廣”的志愿服務發展特色。

  北京奧運會志愿服務以“微笑北京”為主題,百萬志愿者為來自全世界的運動員、媒體記者、熱心觀眾提供了真誠熱情的服務,贏得五大洲朋友的好評,也廣泛傳播了志愿服務精神。通過“微笑圈”、“微笑歌曲”、“微笑傳遞”、“微笑名片”等讓首都充滿愛心、充滿歡樂。“北京,您好”、“北京歡迎您”成為人人傳說的口頭禪。“志愿者的微笑是北京最好的名片”成為全社會的共識。2008年以后,志愿者將“微笑名片”延伸到北京武搏會、北京園博會志愿服務;延伸到國慶大檢閱、節假日休閑志愿服務;延伸到社區和農村的生活化志愿服務;建立“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和諧友愛生活氛圍。(根據北京奧運會志愿服務資料等整理)

  廣州亞運會志愿服務創造的“一起來,更精彩”口號傳遍全城、家喻戶曉,并且創造了“志愿彩”、“志愿禮”、“志愿時”、“志愿驛站”(西關小屋)、“志愿信使”等系列品牌。特別是“志愿彩”不僅受到志愿者的歡迎,受到市民的歡迎,而且受到亞洲各國參賽志愿者和媒體記者的喜愛。亞運會開幕式上,亞洲各國志愿者飛舞五顏六色的“志愿彩”進場的畫面,通過全球電視轉播引起轟動,吸引社會大眾的關注。亞運會之后,志愿者將“志愿彩”延伸到日常化和生活化的各個領域,成為吸引市民、新市民參與志愿服務的時尚禮品;成立“志愿驛站”(西關小屋)聯合會推動常態化和崗位化的志愿服務;建立“志愿時”系統完善對志愿者的保障激勵;逐漸推動志愿服務的繁榮興旺。同時,培養一大批優秀的志愿者人才,成為促進社會文明進步、和諧幸福的新生力量。(根據廣州亞運會志愿服務資料整理)

  奧運會、世博會、亞運會、大運會等志愿服務的轉化和發展,拓展出許多富有特色、富有魅力的志愿服務項目,滲透到城鄉群眾的生活之中,發揮廣泛深入的影響。

  優秀黨員志愿者、奧運冠軍勞麗詩在工作之余,喜愛品嘗蛋糕,也樂于學做蛋糕。2013年在志愿者朋友的鼓勵下,啟動“麗詩愛心蛋糕”項目。邀請特級點心師傳授做蛋糕的技術,與時尚西餐廳合作,勞麗詩與志愿者做出各類甜美的蛋糕,有30元一塊的小蛋糕,有138元一個的生日蛋糕,有438元一個的合家團圓蛋糕。消費者訂購蛋糕的錢,扣除原料、人工成本之后,全部結余用于支持公益組織的服務項目。第一批支持的是“燈塔計劃”山區助學服務項目。后來,在專家的建議下,又推出“待用愛心蛋糕”項目,即愛心人士訂購蛋糕,指定贈送給特殊困難群體品嘗,同時扣除成本后的結余經費仍然支持公益組織服務。如有教授訂購600元的生曰蛋糕(4個),指定贈送給農民工子弟學校的學生享用,同時開展勵志交流活動;有社團訂購3000元的各類蛋糕,指定在春節前由“關愛露宿者”志愿團隊贈送給流浪人士享用,讓無家可歸的人也能夠歡快過節。此外,碧桂園集團的志愿者團隊訂購“麗詩愛心蛋糕”,在順德兒童福利院與特殊兒童一起品嘗、一起活動,共享快樂。如今,“愛心蛋糕”名聲遠揚,受到越來越多人的歡迎,成為時尚志愿服務的品牌。(根據“麗詩愛心蛋糕”微博、微信資料整理)

  通過“麗詩愛心蛋糕”案例的分析,我們看到從大型活動志愿服務向日常生活志愿服務轉化的途徑。北京奧運會、廣州亞運會等志愿服務活動中,黨和政府的統籌領導與社會力量的踴躍參與有機結合,黨團員成為志愿服務的主體力量,帶動各類社會志愿者、專業志愿者共同服務,創造中國志愿服務發展史上的輝煌一頁。如今,黨團員志愿者服務的重點轉向常態化、生活化,轉向社區、農村、企業、學校,有利于發揮愛心、奉獻熱情,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推動社會文明進步。黨團員在弘揚志愿精神的過程中,需要把握幾個要點:一是將外國引進的現代志愿精神與中華傳統美德相結合,凸顯中國人友鄰互助、友善相處的特色。二是志愿服務與青少年成長相結合,著重引導青少年在服務活動中充實心靈、體驗快樂、提升素質,既學會與環境友好相處,又鍛煉才華和技能。三是善于將志愿精神轉化為社會時尚文化,成為人們生活方式的一部分,讓“人人參與志愿活動、人人享受志愿服務”成為社會常態。

  四、倡導助人自助的社會工作理念

  黨團員志愿者服務要適應群眾日益變化的生活需求,適應社會轉型發展的新形勢和新需要,就必須吸收現代公益服務和社會工作的知識技巧,提高專業水平,提升服務效果。將為全心全意人民服務宗旨、愛心奉獻精神與助人自助的社會工作專業理念相互結合、相互補充,有利于豐富黨團員志愿者服務的內涵,促進創新與發展。社會工作是近現代誕生的專業服務,通過“助人自助”、“賦權”、“增權”等理念的普及,引導人們在關懷社會、幫助他人的時候,更要注重支持服務對象的自立和發展。目前,中組部等十八部委頒發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建設的《意見》,各地黨政社會建設《決議》,都提出了大力發展社會工作,推動“社工+志愿者”聯動機制建設的要求。我們一方面要鼓勵黨團員志愿者主動了解和學習社會工作知識,提髙“助人自助”的水平;另一方面要社會工作者主動理解和接受黨團員志愿服務思路,共同關心和幫助有需要的人群。

  啟創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是香港資深社工兼中山大學社工教授羅觀翠等發起,中山大學社工畢業生廖煥標等主持的專業機構,秉承“助人自助”的專業理念,開展青少年社會工作服務,創造了“青年地帶”等著名品牌,創造贏得政府購買“青少年社工服務”項目三年1600多萬元的“最大訂單”。

  然而,在實際運作過程中,啟創中心發現做好服務離不開黨團組織的支持,離不開黨團員志愿者的參與。否則,僅僅依靠少數專業社工面對龐大的青少年群體是“杯水車薪”,無濟于事。因此,啟創中心一方面建立黨團支部,發揮黨員社工、團員社工的示范作用,為帶動其他專業人員做好工作提供激勵;另一方面吸引社區、高校及社會的黨團員志愿者,也吸引其他各類志愿者,建立啟明星志愿隊等,為青少年提供思想引導、情感關懷、生活幫助、問題解決等服務,構建全面關愛和幫助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社會網絡。啟創的專業性,對于黨團員志愿者服務的發展有積極的推動作用。一次,廣州市討論黨團員志愿者如何進入社區服務,如何創新服務項目,如何持續服務活動的時候,其他專家學者、公益人士爭相發言,啟創社工中心理事長廖煥標不聲不響,用筆在紙上寫寫畫畫。一會兒,他舉起紙張,介紹社區志愿服務的坐標,通過縱軸要素與橫軸要素的比較,理清大家的思路,挑選出組織特色、品牌亮點、激勵機制、評估效果等四個關鍵因素,說明怎樣做實做好志愿服務,引起大家的共鳴。這時候,人們發現志愿服務與社會工作的密切結合,就能夠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讓有需要的人群得到更好的幫助。(根據啟創社會工作服務中心資料整理)

  啟智志愿服務總隊是民間自發成立,掛靠在青年志愿者協會管理的團隊。1995年成立的時候僅僅十余人,2001年優秀共產黨員李森接任總隊隊長時發展到百余人,如今發展壯大成為擁有六萬多人,覆蓋全市、聞名全國的志愿組織。2012年,借助廣州市大力發展社會工作的機會,招聘專業社工人才,注冊成立“啟智社會工作服務中心”,通過公開招標贏得兩個街道家庭綜合服務中心的項目,獲得政府購買公共服務資金1200萬元支持(每年400萬元,簽約三年共1200萬元)。同時,李森努力參加培訓、刻苦自學,通過社工師資格考試,成為志愿者領袖與專業社工的“雙料公益人”。啟智志愿服務總隊一方面吸引許多黨員、團員參加志愿活動;另一方面吸引許多社工專家、社工人才提供專業支持;不斷發展壯大。(根據啟智志愿服務總隊資料整理)

  我們發現,黨團員志愿者與社會工作者合作,一方面提高服務社會人群的專業水平,策劃和實施許多富有特色、富有成效的項目;另一方面促進社工與志愿者的素質發展,逐漸成為創新社會治理的優秀人才。此外,黨團員志愿者接觸社會工作的助人自助等理念之后,反思和改進政府公共服務,更加貼近社會需求、貼近民生需求,發揮更好的作用。具體而言,要把握幾個技巧:

  第一、尊重對方、相互學習。黨團員志愿者是社會的優秀成員,具有社會管理與服務經驗;社會工作者是專業院校畢業生,具有先進的服務理念與知識。合作初期,可能出現黨團員志愿者看不慣社工的“講究勁”(時時刻刻強調專業);社工可能看不慣黨團員志愿者的“隨意性”(盲從經驗、缺乏規范)。這就要引導雙方“換位思考”,發現對方的長處之后,逐漸了解和學習,就能夠增強自己的社會服務能力。

  第二、各施所長、相互配合。從實踐情況看,黨團員志愿者更加容易與服務對象“拉家常”、“聊生活”,掌握群眾的真實需求;專業社工更善于發現服務對象表達需求背后的影響因素,從專業角度尋求轉變案主觀念、支持案主發展的新思路。這樣,在深入社區農村服務的時候,兩者互相配合,發揮各自的長處幫助有需要的群眾,能夠產生更好的效果。

  第三、提煉要素、相互融合。社會工作與志愿服務有不同的概念、理論,但是也有很多相通的知識、觀念。黨團員志愿者身體力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尋求能夠指導和促進社會工作助人自助理念在中國生根發芽的因素,逐漸融合成為新的社會形勢下幫助人民群眾、改善民生狀況的理論觀點。

  第四、交流溝通、相互提升。黨團員志愿者與社會工作者在服務過程中,通過合作、交流、溝通,成為伙伴、成為朋友,相互影響、共同成長。黨團員志愿者向社工傳播黨的宗旨,吸引他們政治上追求進步,逐漸加入黨團組織,也在社工機構越來越多地建立黨團支部。社會工作者幫助黨團員了解現代社會服務,掌握專業服務知識,逐漸培養更多幫助人民群眾的知識技能,更好地體現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來源:首都黨員志愿服務
相關新聞
江西志愿服務網版權聲明
1.本網專稿欄內的所有作品,包括標有“江西志愿服務網”LOGO的圖片,版權均屬于江西志愿服務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經本網授權使用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江西志愿服務網”和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注明“來源:×××”(非江西志愿服務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3.在本網的新聞信息頁面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不代表本網觀點,文責自負。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發布之后30日內同本網聯系。
※聯系方式:中國江西網 電話:0791-86849032

關于我們 | 網站導航 | 廣告服務 | 意見建議 | 贛公網安備 36010802000294號
中共江西省委宣傳部、江西省文明辦 主管 | 江西日報社 主辦 | 舉報電話:0791-86847779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證號:1409348 贛ICP備08100009號-4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6120170003
出版許可:新出網證(贛)字07號 經營許可證編號:B2-20070031 國新網許可證編號:3612008001
新聞投稿:news@jxwmw.cn 文明創建投稿:jx-wmb@163.com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国产精品久久| www激情com| 杨玉环三级dvd| 免费在线色视频| 色香蕉在线观看| 夜色邦合成福利网站| 中文字幕看片在线a免费| 林俊逸高圆圆第1190章|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AV| 精品日韩一区二区| 国产免费色视频|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匹| 国产高清视频在线播放www色| 一本大道高清香蕉中文大在线| 日本大乳高潮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网网址在线看| 污污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 野花香社区在线视频观看播放| 国产真实乱对白精彩久久| 97精品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小雪把双腿打开给老杨看免费阅读 | 欧乱色国产精品兔费视频| 国产麻传媒精品国产AV| c的你走不了路sb医生| 成人亚洲欧美日韩在线|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 日韩大乳视频中文字幕| 成人久久久久久| 久久中文字幕人妻丝袜| 日韩a在线观看| 二级毛片在线播放| 欧美人与动欧交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在线观看| 男Ji大巴进入女人的视频| 免费观看理论片毛片| 精品国产香港三级| 四虎影视久久久免费观看| 色吊丝av中文字幕|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线观看| 香港特级三A毛片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