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麗的贛撫大地,活躍著這樣一群人,他們充滿朝氣,富有活力,樂于奉獻。在主要交通路口,他們幫助維持秩序,勸阻不文明行為;在大街小巷,他們幫忙清除城市“牛皮癬”,撿拾垃圾;在社區,他們幫助打掃衛生,宣傳科學知識,義務家電維修;在敬老院和福利院,他們幫助老人整理內務,給孩子們表演精彩的文藝節目……他們把愛心傾灑在了社會的各個角落。他們,就是文明撫州的一道美麗風景——“志愿者”。
志愿者既是今天文明創建的參與者,也是明天城市文明的維護者,他們以文明之行,興文明之風,在文明創建中用他們真實的行動感召著人們,用質樸的真情溫暖著社會,讓撫州這座城市充滿愛意。
21.4萬志愿者花開滿城
近年來,撫州市把志愿服務作為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突破口,動員廣大群眾踐行“奉獻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務理念,推進志愿服務體系建設,成立撫州市志愿聯合會。撫州市文明辦還設立志愿服務工作科室,建立了志愿者招募、培訓、活動組織、管理、激勵表彰等各項制度,建成45個社區志愿服務聯絡站。于是,活躍在街頭、社區的“小紅帽”成為撫州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蓬勃發展的志愿服務使這座城市溫暖生動了許多。
幫助別人,提升自己。隨著志愿服務理念的逐漸普及,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助人為樂、奉獻愛心的志愿服務隊伍中來。隨著撫州市志愿者隊伍不斷壯大,實現了以青年學生為主體向不同行業、不同領域、不同年齡、不同群體的延伸,目前已經遍布城鄉各地,有干部、職工,有老師、醫生,也有企業職工、下崗工人……全市志愿服務活動呈現出蓬勃興起的態勢,志愿服務實現了由松散向緊密、由自發向有組織的轉變。目前,全市(含縣區)有各類志愿服務隊2062個,注冊志愿者達21.4萬人,累計為社會提供志愿服務210萬多個小時。
全民發動、人人參與是該市文明創建的優勢,志愿者服務活動成為發揮這一優勢的最佳載體。今年以來,該市已先后組織開展了“學習雷鋒,從我做起”“植下一棵愛心樹”“文明交通勸導”“關愛母親河”“愛心送考”“無償獻血”“關愛孤寡老人,關愛留守兒童”等相關志愿服務活動。他們深入街道、社區、學校、鄉村等,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志愿服務活動,播灑愛心,傳遞文明,引領風尚。志愿者的辛勤付出,使城市路面更加整潔,行人車輛更為有序,文明風尚得到弘揚,他們用實際的行動詮釋著、傳遞著這座城市與日俱增的文明力量。
志愿服務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志愿者所到之處,文明之花處處開放。志愿者的真心付出,讓撫州煥發出勃勃生機。
“您好,現在是紅燈,請稍等。”每到雙休日,在市區各個路口,總能見到頭戴紅帽、手持紅旗的志愿者在認真勸導行人文明出行。“志愿者就是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提升自己,每次進行志愿服務的時候我都特別開心。”今年讀大四的東華理工大學鄒超從2012開始就成為了一名城管志愿者,每周他都會和城市管理工作者一起上路勸導市民不要亂停亂放。對他來說,志愿者的工作給他帶來了快樂和充實。
在撫州供電公司上班的黃鵬作為黨員服務隊隊長,已經志愿服務了8個年頭。該公司組織的志愿服務活動,黃鵬從不缺席。今年5月9日,黃鵬通過社區了解到家住市區牛角灣新村的楊大爺常年孤身在家,沒人照顧。黃鵬不僅帶上愛心物資前往探望,還給楊大爺家里老舊電路電線進行了全面檢修。他說:“利用自身的專業技能,給他人帶來幫助,也是對自己的一種肯定。”除了市直單位、企業組織的相關志愿者,該市還有很多如弧基金、一路有你、人間真情愛心QQ群等民間愛心組織沖鋒在前。志愿服務,逐漸成為撫州百姓的一種生活方式。
志愿者的涌現推動著撫州市社會風氣不斷向善,而良好的社會風氣也成為培植志愿服務的肥沃土地。去年來,借著歐陽輝、吳可生、胡青野等“中國好人”帶來的資源優勢,撫州的志愿服務組織還打造出了品牌,一個個以他們名字命名的志愿服務隊成立起來。撫州職業技術學院成立了歐陽輝志愿服務隊,利用周六、周日時間深入各社區開展家電維修志愿服務;資溪縣成立了吳可生志愿服務隊,積極開展“愛綠護綠”志愿服務活動。愛心傳遞,溫暖接力,正匯成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讓撫州這座城市更文明、和諧。
江西志愿服務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專稿欄內的所有作品,包括標有“江西志愿服務網”LOGO的圖片,版權均屬于江西志愿服務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經本網授權使用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江西志愿服務網”和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注明“來源:×××”(非江西志愿服務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3.在本網的新聞信息頁面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不代表本網觀點,文責自負。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發布之后30日內同本網聯系。
※聯系方式:中國江西網 電話: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