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中,安福縣始終堅持“生態立縣”“環境立縣”的發展戰略,堅定不移地“把城區當景區建、把園區當城區建、把鄉村當社區建”,在轉型升級的實踐中積極探尋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共贏之路”,著力打造生態文明建設的新樣本。
綠色產業多起來
安福經濟,曾過度依賴于鎢礦、鐵礦、水泥等資源。為打造最美樟鄉,如今,食品加工、旅游產業、花卉苗木等綠色產業蓬勃興起,安福經濟正加快轉型。
因生態好,綠色食品加工企業在安福不斷安營扎寨。在工業園區,食品加工產業比重已超27%,產值超8億元。天錦帶皮牛肉、安福開元火腿等暢銷海內外,“勃客酒”等一批新興食品企業也加快發展。曾以開鐵礦發家的“鐵老板”湯恩平,目前正轉型進軍禽類加工,他謀劃的天鵝湖生態農業,前景看好。
安福縣山清水秀,自然環境得天獨厚。按照“畝園萬元”的要求,繼續實施標準化農業園項目,藍莓、油茶、花卉苗木、紅豆杉、黃梔子、龍腦樟 、井岡蜜柚等“七萬畝特色產業基地”欣欣向榮。僅民營企業家謝干才投資籌建的紅豆杉開發項目,已完成紅豆杉示范林栽植面積1.5萬畝,紅豆杉長勢非常好。
更喜人的是以武功山為依托的安福旅游業。自去年2月啟動“決戰景區,打響武功山旅游品牌”以來,安福旅游業大變樣,“最美樟鄉”吸引了越來越多游客。
綠色生態護起來
城市干道全新亮相,風景樹木蔥郁挺拔,節能路燈美觀優雅,儼然一幅“景在城中、城在景中、城景交融”的現代城市景觀。在成功創建省級衛生城市、省級園林城市的基礎上,該縣正舉全縣之力創建省級文明縣城和國家級衛生縣城。
多年來,在打造生態宜居城市建設中,該縣牢固樹立“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的理念,大力實施“兩區三園”、“四條通道”的綠化美化工程建設,突出“森林、文化、生態、宜居”城市定位,做活“山”、“水”兩篇文章,不斷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承載能力。
今年以來,該縣還以“山水安福•最美樟鄉”為主題,以網格化管理推動農村清潔工程。投入資金3000余萬元,連續打造了橫龍鎮石溪村、洲湖鎮塘邊村、泰山鄉樓下村等一批鎮村聯動示范點。
據了解,近三年來全縣投入新農村建設的資金達1.26億元,打造了111個產業特色鮮明、整潔干凈、綠色生態、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點,惠及5萬農戶,老百姓基本實現“走平坦路、喝干凈水、上衛生廁、住整潔房、用潔凈能”的目標。
綠色家園美起來
清晨,當第一抹晨輝照進彭子堯大爺的窗臺,他已經換上跑步鞋出門了。如今,漫步瀘水河堤,像彭老大爺一樣進行晨練的人很多。而這一切,無不得益于一個生態環境優美、人居環境舒適、生態經濟繁榮的“山水安福”“中國最美樟鄉”正款款走來。
時下,筆者沿瀘水河邊一路而行,只見兩旁樟樹林立,芳香撲鼻,鱗次櫛比的高樓掩映在樹間,倒映在水中,恍若城在景中,人在畫中。無論你住在“一河兩岸”的哪個地段、哪處樓房,走出樓道,放眼望去皆是青山蒼翠,細耳聽來盡是流水潺潺,滿目迎來的都是寬廣筆直、潔白如洗的馬路和綠樹成蔭、風景怡人的公園。
安福城區之美,美在公園之多。文化公園、濕地公園、蒙岡嶺公園、城南公園、中山公園等“六大公園”美麗凸顯。這里不僅有山水安福與生態理念的交融碰撞,還處處噴涌出這滿城的綠,用“城在山水園林中、山水園林在城中”這句話來形容今天的安福再為貼切不過。
櫛風沐雨歷春夏,始得碩果碧如玉。如今,走在安福,無不感受到新型城鎮化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和山水城市的無盡魅力。
江西志愿服務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專稿欄內的所有作品,包括標有“江西志愿服務網”LOGO的圖片,版權均屬于江西志愿服務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經本網授權使用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江西志愿服務網”和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注明“來源:×××”(非江西志愿服務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3.在本網的新聞信息頁面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不代表本網觀點,文責自負。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發布之后30日內同本網聯系。
※聯系方式:中國江西網 電話: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