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診所迎來首批“問診人”
我市首個法律診所志愿服務站在孔目江社區開門迎診
10月24日是星期六,姚建律師事務所的律師周文和管國林像往常工作日一樣早起準備上班,但是這天他們去上班的地方并不是律所,而是設在孔目江社區的法律診所志愿服務站,到那里為社區居民提供一上午的免費法律咨詢服務。
耐心解答 解群眾之惑
當天是法律診所第一次開門迎接“問診”群眾,周文和管國林作為第一批志愿者,對這項工作特別重視,上午9點不到,他們就到了孔目江社區,法律診所就設在社區便民大廳對面。9點一過,就有群眾前來咨詢問題。周文說,由于涉及隱私,具體的咨詢內容不能公布,但大多是圍繞婚姻、物權、消費等方面。
據了解,我市共有18名執業律師參加到這項志愿服務活動中來,兩人一班,每周六上午進行輪崗。周文和管國林是第一批上崗的志愿者,他們對這項活動非常支持,“隨著依法治國進程的不斷推進,普通市民的法律意識越來越強,對法律知識的需求也越來越多。在生活中遇到問題的時候,有很多人不知道怎樣通過法律途徑來解決,也不知道要上哪咨詢,法律診所設立的目的就在于此。不管事大事小,值班律師都會詳細地解答群眾的提問,引導群眾正確處理問題,為他們依法辦事提供幫助。”
當天上午,從9點到11點兩個小時的服務時間里,不管有沒有群眾上門咨詢,周文和管國林都沒有離開座位半步。
近在咫尺 享便民之利
對于設在家門口的法律診所,社區居民也盡是夸贊之詞。龔女士一家在沙土街上住了十多年,看到社區里新開的這個法律診所,她忍不住要向記者說幾句:“我們都是普通百姓,平日里碰到的問題不會想到通過法律問題解決,因為覺得那樣太麻煩,也不知道要上哪里咨詢,自己去找律師又覺得麻煩,可能還要花錢,現在好了,家門口就有律師,有什么問題都可以問,還是免費的。正好我家鄉下有個親戚在鬧離婚,現在因為財產劃分的問題爭論不休,我就介紹他們來這里問問清楚。”
孔目江社區居委會主任徐新珍告訴記者,我市首個法律診所志愿服務站之所以會選在孔目江社區,是因為該社區人口多、身份復雜,居民的法律意識比較淡薄,有時做出了違法的事自己都不知道,這個法律診所不僅是增加居民法律意識、豐富法律知識的平臺,也是政府惠民利民的一項重要舉措,居民每周六上午出門買個菜順帶就能咨詢法律問題。
徐新珍說,居民的法律意識強了,遵紀守法的就多了,鄰里之間就會更加和諧,也更有利于社區工作的開展。
逐步推廣 惠全市之民
據了解,該項志愿活動是由市司法局牽頭發起的。該局法宣科的工作人員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參加志愿服務的18名律師都是公開向社會募集而來的,均來自姚建律師事務所和弘杰律師事務所,都是執業律師,在每周六上午9時至11時這兩個小時的志愿服務時間里,不僅能提供咨詢服務,還可以代擬簡單的法律文書、處理簡單的法律糾紛,告知群眾相關的法律程序,如若進入司法程序,市民還是要到相關部門辦理。
該名工作人員還表示,雖然現在第一家法律診所設在孔目江社區,但卻是面向全市人民的,等到經驗做法成熟時,將在全市范圍內有條件的社區,甚至村委進行推廣,惠及更多的群眾。
江西志愿服務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專稿欄內的所有作品,包括標有“江西志愿服務網”LOGO的圖片,版權均屬于江西志愿服務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經本網授權使用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江西志愿服務網”和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注明“來源:×××”(非江西志愿服務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3.在本網的新聞信息頁面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不代表本網觀點,文責自負。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發布之后30日內同本網聯系。
※聯系方式:中國江西網 電話: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