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務是公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進步程度的重要標志。近年來,遂川縣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為根本,積極支持和發展志愿服務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志愿服務活動,在全縣營造了濃厚的志愿服務氛圍。該縣在2014、2015年連續被表彰為“全市志愿服務工作先進單位(集體)”。
志愿組織蓬勃發展,志愿者大眾化。
為全力抓好志愿服務工作,弘揚 “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遂川縣以黨員志愿者為骨干,文明單位志愿者為依托,民間團體志愿者為基礎,成立了遂川縣志愿服務總隊和社區志愿服務分隊,各鄉鎮、各單位建立志愿服務隊共有隊伍406支,民間志愿服務機構眾多,影響較大的有麥田計劃遂川分社、螞蟻力量公益團隊、遂川微公益義工協會、龍泉社工等。
一是健全志愿服務工作領導協調機構和工作機構。為使志愿服務扎扎實實、取得成效,建立了由文明委領導,文明辦牽頭,教育局、民政局、總工會、團縣委、婦聯和相關職能部門共同參加的志愿服務活動協調小組,負責全縣志愿服務活動的領導、指導和督促檢查。
二是成立遂川志愿者協會。2014年12月5日,該縣舉辦“12·5國際志愿者日”暨志愿者協會、黨支部揭牌儀式,縣委常委、組織部長、統戰部長朱唯雅講話,并為遂川志愿者協會、黨支部成立揭牌,參觀協會辦公場所。志愿者代表宣讀了志愿服務倡議書,并帶領全體志愿者宣誓。志愿者協會的成立,實現了我縣志愿者協會組織化、網絡化和全覆蓋。
三是建好志愿服務隊。依托黨組織建立黨員志愿服務隊,各級黨組織紛紛組建黨員志愿服務隊。目前,全縣黨員志愿服務隊達186支,黨員志愿者已達6000余人。依托文明單位組建志愿服務隊。目前全縣所有文明單位都相繼組建了志愿服務隊,由單位領導同志擔任隊長,并常態化開展工作;依托社區居委會成立社區志愿服務隊。城區所有社區均建立了學雷鋒志愿服務工作站,統一制作懸掛工作站牌,統一完成標準化建設。依托社會力量建立民間志愿服務隊,影響較大的有麥田計劃遂川分社、螞蟻力量公益團隊、遂川微公益義工協會、龍泉社工等。
截至目前,全縣成立了志愿服務隊伍406支;網上注冊志愿者達到36295人,占全縣總人口的6.3%;總服務時長484045小時。以關愛空巢老人、留守兒童、殘疾人為重點,廣泛開展志愿者進社區、進農村服務活動,贏得全縣人民的點贊。
實施項目化管理,活動形式多元化。
一直以來,該縣各級志愿組織堅持以“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為宗旨,熱心公益,他們幫助貧困學子、關愛孤寡老人、祭掃烈士陵墓、參與環保活動、組織募捐,不斷向社會傳遞著正能量。全縣各志愿者組織在組建高素質志愿者服務隊伍的基礎上,采取多種形式,拓展志愿服務活動領域、擴大服務范疇、延伸服務內容,努力推動志愿服務活動深入開展。
文明單位定期開展項目,發揮示范作用。組織全縣37個省市級文明單位分別與社區、農村開展志愿服務“一對一”幫扶活動,每個文明單位開展志愿服務項目4個以上,共計198個項目。做到了 “常年有點位、月月有安排、周周有活動”,從而使志愿活動抓出實效、形成特色。縣文明辦制定考評獎懲辦法,組成督查隊伍,對各單位志愿服務部署落實情況和活動實際成效進行檢查評比,縣電視臺設欄目及時推廣志愿服務好的經驗、好的做法,大力宣傳先進典型和感人事跡,推動志愿服務活動深入開展。有影響的活動有:文明單位與“結對共建”社區主動聯系,積極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務。比如,縣公安志愿服務隊開展社區治安巡邏200余次,調解糾紛120余起,舉行法制講座20余場;縣交警大隊志愿服務隊結合“文明交通行動計劃”,發放《安全知識讀本》、《致家長的一封信》、《宣傳手冊》400余份,播放安全警示教育片8次,設立“文明交通勸導崗”、“文明交通志愿者服務崗”等。全縣各級志愿服務組織成立以來,大力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積極參加急難險重和公共應急、技能提升、扶弱幫困、低碳環保、清潔衛生、文明勸導、治安防控、政策咨詢、心理疏導、文化教育等志愿服務活動,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深入發展。
民間志愿組織活動多,凝聚社會力量。近年來,該縣各類民間志愿組織層出不窮,好人好事不斷涌現。成立了志愿者協會,并在該協會建立了黨組織,開設了“遂川志愿者網”,為協會提供了富有“紅色基因”的位于泉江鎮西莊“紅軍村”的固定辦公場所以及現代化辦公設備。成立于2008年“麥田計劃”,建立了管理運行一系列制度,注冊成員達1.95萬人,成員遍布北京、上海等城市,還吸引了德國、瑞典、新加坡等國家愛心人士的積極參與。8年來,該協會積極實施關愛雛鷹行動、資助貧困家庭等志愿服務項目,共開展助學活動300余次,捐贈衣物、課桌凳、文具等物資200多萬元,捐建麥田小學1所,建立“麥田計劃”圖書室19家、圖書角31個。榮獲“江西致敬”2009提名獎、麥田計劃金色團隊獎、吉安市學雷鋒先進集體。關愛留守兒童項目《小小的夢想》獲得團中央、團省委優秀項目獎,召集人胡曉鵬獲得第四屆“吉安市道德模范”,團隊志愿者張遠耀獲得江西省首屆優秀志愿者稱號。成立于2013年遂川“微公益”義工協會,以“線上互動+線下活動”為運作模式,由專職人員負責活動的組織、發布、召集、實施等工作。平時通過網絡互動交流,相約在節假日,開展以“微助學”、“微助老”為主題的志愿服務活動200余次,建立微公益圖書室10多所,捐贈圖書4300冊;捐贈“暖冬”物品1000套;開展留守兒童及未成年人安全教育活動56次,教育對象達10000人次;樹立“水深危險、珍惜生命”警示牌80塊。特別是2015年7月17日牽頭舉行的“拯救生命 與愛同行”公益募捐晚會,為我縣一名白血病患者張冬梅當場募集愛心善款4.58萬元,在社會上取得巨大反響。龍泉社工服務中心成立才一年,目前已開展了社會工作宣傳、環保宣傳、未成年人保護宣傳,以及未成年人“我愛我家”、“守望春天”等活動。在巾石、碧洲中心小學舉行留守兒童“防溺水”等安全知識學習與體驗活動;在碧洲、巾石、大汾、戴家埔等四個鄉鎮的中心小學開展“守望春天”關愛留守兒童與未成年人保護活動,給204名留守兒童送去學習用品和課外讀物。每逢周末,要開展活動的時候,召集人就會在QQ群和論壇里發帖,把活動內容、時間、地點等事項發布出來,接受想要參與的網友報名,這就是遂川志愿者、遂川微公益義工團隊等民間志愿團隊召集活動的主要模式。“網絡雷鋒”向社會傳遞愛心,逐漸成為遂川縣一張靚麗的城市名片。
精心設計主題活動,量化服務效果。以重大節日,紀念日為契機,開展形式多樣的志愿服務活動。“雷鋒日”期間,以“學習雷鋒 情暖群眾”為主題,部署在全縣集中開展“文明助交通”行動、“愛我母親河,清理河道垃圾”志愿服務活動、巾幗志愿者幫建社區活動、環保志愿者義務植樹活動、青年志愿者無償獻血活動、“關愛空巢老人”活動、扶貧助困愛心慰問活動、“文明禮儀宣傳”活動、義務體檢活動、“城區整治在行動”活動共十項志愿服務活動,以實際行動助力學雷鋒志愿服務月。國際志愿者日,在各大中小學開展“踐行中國夢 感恩公益行”主題報告會,組織志愿者開展“攜志愿之手,與文明同行”活動、“愛我遂川,創建美麗城市”為主題的環保行活動,兩項活動組織200名志愿者走上街頭,深入居民院落,設點宣傳環境保護知識,倡導生態文明理念。進行“助學獻愛心”活動,為孩子們帶去了“精神食糧”—少兒讀物,遂川麥田計劃志愿組織來到大汾鎮坪少數民族村,為教學點學生捐贈40套嶄新的課桌椅,發放鉛筆、畫筆、文具盒等學習用品,讓山區的孩子感受了志愿者們“陽光般的溫暖”,進一步在全縣營造學習雷鋒、志愿服務的濃郁氛圍。春節期間,開展“暖冬行動”,購買大米、油、衣服、瓜子等物品,組織志愿者前往敬老院、貧困學子、留守兒童家中,為老人體檢、搞衛生、包餃子、表演歌舞等節目,與留守兒童談心、做游戲,幫助他們度過溫暖寒冬。2014年冬,遂川微公益團隊聯合部分愛心企業、愛心個體工商戶發起“情系夕陽暖冬行動”,對全縣25所敬老院1300多名老人送去保暖物品,贏得了廣大人民的點贊。清明節、國家公祭日期間均開展了全縣干部群眾公祭革命先烈、“網上祭英烈”等活動;六一期間,組織志愿者開展關愛兒童志愿活動。
重點工作相結合,社會效益最大化。
該縣將提升公民道德素養、用志愿文明引領城市文明作為精神文明建設重點工作之一,結合衛生縣城和省級文明縣城創建,刮起一股文明新風。
圍繞城區綜合整治、“三清三改”,實行衛生全民清掃制。廣大機關干部職工、市民成為環境衛生志愿者,每周五,在城區中心廣場、農貿市場、沿街商戶門口、行政中心、商貿步行街等,各單位組織單位志愿者紛紛到各自的衛生責任區,帶頭清掃垃圾,縣直機關單位領導、干部職工、中小學生、商戶業主、環衛工人、居民住戶紛紛挽起衣袖,或清掃路面、或清除門頭蛛網灰塵、疏通溝渠、填平道路,或撿拾綠化帶雜物、紙屑煙蒂,或擦拭欄桿、鏟除小廣告,或走進河道撿拾垃圾、清理淤泥雜物……在主次街道、人流集中處,10余名協管員每天對流動攤點、亂停亂放行為進行文明引導;在農貿市場、城南市場等,戴著紅袖章的管理員對不文明行為進行規勸;來自城區100多家單位、部門的干部職工也定時到各自承擔的“三區”(環境衛生責任區、愛國衛生活動區、環境衛生監管區)進行蹲守,對亂扔亂吐、亂停亂放等不文明現象進行勸阻。
圍繞全縣文明交通整治,組建文明交通志愿服務隊。各單位與交通職能部門協調組建文明交通志愿服務隊,依托主干道積極開展交通志愿服務工作,定期對文明交通志愿者進行交通法律法規相關知識的培訓。在各大中小學門口、商業街十字路口等重要十字路口合理設置文明交通志愿服務崗和文明出行知識宣傳點,組織開展文明交通志愿者服務工作。在高考期間、春運期間等重大節假日,交通志愿服務隊的志愿者走上城市主要道路交通路口,協助交通警察開展疏導交通、維護交通秩序、勸阻不文明交通行為等為內容的志愿活動。志愿者們頭戴小紅帽,手持交通引導旗,在城區主要路口協助交警執勤,或勸導機動車輛司機亂停亂靠行為,或引導市民行走斑馬線,或幫助老弱病殘者安全過馬路。一句句“您好,我們是文明交通勸導志愿者,請您自覺遵守交通法規,謝謝您的合作”,深深地印在了每一位市民的心中。“文明交通志愿服務”活動有效地提升了市民出行素質,推進了縣內交通秩序改觀,營造了文明和諧的社會氛圍,提升了城市的品位和形象。
圍繞“三嚴三實”活動,黨員志愿者深入服務。深入推進“連心、強基、模范”三大工程,深化“三嚴三實”內容,該縣以黨支部為單位,組建了6000多名黨員參加的黨員志愿服務隊伍,組織開展“黨員到社區報到”等志愿服務活動,并建立完善的制度,確保服務基層、服務群眾扎實開展。一是建立五項制度,規范組織管理。建立信息收集制度、預約預告制度、承諾踐諾制度、服務記錄制度、考核激勵制度,促進志愿服務制度化。二是圍繞十個主題,明確活動內容。圍繞“便民利民”、“扶貧幫困”、“就業創業”、“治安維穩”、“衛生保健”、“環境維護”、“宣傳教育”、“文體娛樂”、“心理疏導”、“搶險救災”十個主題,以生活困難群眾、空巢老人、留守兒童、殘疾人為重點,提供力所能及的幫扶。三是踐行六項服務,落實幫扶任務。開展結對服務、“小心愿”服務、菜單服務、派單服務、集中服務、組團服務“六項服務”活動,既保證幫扶任務落實到位,又推動志愿服務常態化。比如,在我縣城區綜合整治活動中,黨員志愿者在服務片區堅持開展以“整治環境衛生·倡導文明行為”為主題的服務活動,參與黨員志愿者達4000余人次,有力彰顯了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江西志愿服務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專稿欄內的所有作品,包括標有“江西志愿服務網”LOGO的圖片,版權均屬于江西志愿服務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經本網授權使用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江西志愿服務網”和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注明“來源:×××”(非江西志愿服務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3.在本網的新聞信息頁面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不代表本網觀點,文責自負。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發布之后30日內同本網聯系。
※聯系方式:中國江西網 電話: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