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一場春雨滋潤著鉛山縣汪二鎮老鼠山上郁郁蔥蔥的草木。再過一天就是植樹節了,可對于年過8旬的陳金義老人來說,這20年來,只要條件允許,天天都是植樹節。
種 樹
汪二鎮火田村附近有個豐產水庫。以往,水庫附近每座山都綠意盎然,唯有水庫中間一座名為老鼠山的孤島,紅色沙礫的土質上,只有零星雜草。如今,因為陳金義種樹20年,老鼠山終于披上綠裝。
20年前,火田村發展養殖業,從外地引進一批羊,陳金義成為最合適的養殖員人選。但很快,山上的草被羊吃光了,就連剛種的杉樹也被羊啃掉了根。特別是一場冰凍災害天氣,將山上的零星樹木凍死了。原先承包荒山的人終止了合同,村里也放棄了養羊計劃。突然“失業”的陳金義看見滿山的羊糞,心想這不是種樹復綠的好肥料嗎?
“那時候,老鼠山很荒涼,也沒有老鼠,都是亂石頭。大風來了,砂石滿山滾。”可說到種樹,4個兒子個個反對,陳金義只好領著老伴,在山上一間廢棄的簡易工棚里住了下來。“山也要和人一樣,穿上衣服褲子才好。”其實陳金義的初衷再簡單不過,樹能擋住風,能存住水,能當木材賣。
在種樹的日子里,每天清晨到夕陽西下,他揮動鐵鋤,虎口的酸麻從未停止,掌中生出大小水泡。水泡磨破了,變成了老繭。鋤頭幾天就要換新的。因為出行都要靠船,小木船也換了幾條。
陳金義說自己這20年就干了兩件事:種樹、守山。他讓一座四面環水的荒山變成了綠洲。
守 山
老鼠山披上綠裝后,山上充滿了生機。“不只種了樹,還造了景區。”豐產水庫的職工都對陳金義豎起大拇指。但陳金義依然舍不得下山,轉而當起了義務守林人。
每天早晨5點半,陳金義就起床,開始巡山。山里沒有人,只有腳踩在松針上的聲音和偶爾的鳥鳴。有時候,陳金義還要劃船,沿著老鼠山轉悠,防止盜獵者進山。
漸漸地,植被豐富的老鼠山迎來了許許多多的鷺鳥、斑鳩,還有好多叫不來名字的鳥,昔日的荒山變成一個鳥語花香的世外桃源。
“種樹難,守山更難。”陳金義說,沒想到山青了水綠了,鳥兒來了,盜獵者也來了。一聽到有人上山放牛、偷樹的響聲,陳金義就拼命阻止。有一天晚上,為了追一個偷樹的人,陳金義的老伴跌了一跤,半個月都起不了床,為此落下了腰痛的毛病。
老人向記者展示一件戰利品—迷彩服。“這就是偷鳥的人逃跑時扔在這里的,他們設網捕鳥,用籠子來裝鳥,看我們拿著柴刀要跟他們拼命,才罷手。”
奉 獻
望著滿山的樹木,陳金義說,他們的日子其實過得很艱辛。20年來,老兩口靠替人刻碑、賣雞蛋和野果及兒孫的接濟,過著簡樸的生活。他們省吃儉用,用攢下來的錢,買來樹苗,親手栽下一棵又一棵樹。
“看著它們慢慢長大,就像兒孫們長大一樣,我們很高興。”陳金義的老伴說,原來這里沒有楊梅樹,他們買了苗;原來這里沒有毛竹,現在山上光竹子的品種就有六七個。為了以山養山,他們還種了板栗和黃梔子等經濟作物,而這些經濟作物的收入全部投在山上搞造林綠化。
老人年紀大了,兒女們也催促他們下山住,但他們舍不得老鼠山的一草一木,不愿下山。
火田村黨支部書記陳春喜告訴記者,老鼠山是集體的山,因為四面環水出行不便,沒有人愿意上山打理。陳金義雖然不是老鼠山的承包人,也不是護林員,但他卻做了既是義務種樹者又是義務護林員的角色,沒有一分錢報酬。而更可貴的是,他愿意把辛苦20年的滿山樹林無償交給村集體。不過,考慮到陳金義的前期付出較大,村里愿意進行一些補償,以便讓老人下山后安心養老。為此,村里多次催促陳金義打報告。然而,他卻不以為然,依然在老鼠山上默默守護。(稿源 江西日報 徐黎明)
江西志愿服務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專稿欄內的所有作品,包括標有“江西志愿服務網”LOGO的圖片,版權均屬于江西志愿服務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經本網授權使用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江西志愿服務網”和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注明“來源:×××”(非江西志愿服務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3.在本網的新聞信息頁面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不代表本網觀點,文責自負。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發布之后30日內同本網聯系。
※聯系方式:中國江西網 電話: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