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吉安已注冊志愿服務組織2766個、志愿者30.49萬人、志愿服務項目8525個,服務時長超過634萬小時,各項服務指標連續3年居全省前列,線上發布“身邊好人榜”8萬余人次,位居全省第一。
志愿者:從個別群體向多種群體轉變
志愿服務活動初期,吉安志愿者以青少年為主。近年來,該市充分利用報紙、電視、宣傳欄、公益廣告等載體,大力弘揚志愿服務精神,有效吸引了來自社會的方方面面、代表著不同群體的人員加入志愿者行列,在全社會形成“人人宣傳、處處體現、事事展示志愿”的良好局面。
吉州區文山街道思源社區“宜家幫忙團”建立初期,不足10人,現增加到152人,由退休干部、在崗職工、家電維修工等居民組成,黨員占60%以上,累計服務群眾530余人次,調解居民大小糾紛244例。
隨著志愿服務理念不斷深入人心,該市志愿者由3年前的3.5萬人迅速擴大到現在的30.49萬人,基本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志愿服務的良好局面,并評選出五星級志愿者158人、四星級志愿者2321人、三星級志愿者16432人。
志愿服務組織:從松散型向規范化轉變
志愿服務不僅需要方向引領、文化積淀、群眾參與、精神支撐,更需要規范管理。
2014年4月8日,吉安市志愿服務協會成立。在這個“家長”帶領下,該市重點發展黨員志愿服務隊、文明單位志愿服務隊和社區志愿服務隊這三支力量,抓好文化文藝志愿服務隊和青年、巾幗、助殘、紅十字等志愿服務隊,不斷壯大吉安愛心會、永新志愿者協會、新干陽光義工等社會人士自發組織的志愿服務團隊。
目前,該市已形成了市志愿服務協會、 縣(市、區)志愿服務協會、志愿服務工作站(隊)為依托的三級志愿服務網絡,志愿服務組織由3年前的56支增加到現在的2766支,形成蓬勃發展格局。
隊伍越大,管理更要規范。吉安全面完善了志愿服務管理辦法,不斷規范了動員招募、服務記錄、管理培訓、考核評估、表彰激勵等志愿服務組織工作制度,特別是在全省率先出臺社區志愿服務制度“十有”標準,示范帶動了全市志愿服務組織規范化、常態化發展。
志愿服務項目:從單一性向多樣化轉變
志愿服務無小事,哪里有需求,哪里就能產生服務項目。
近年來,吉安堅持問題導向,積極引導各類志愿服務組織,搭建滿足社會各方需求的志愿服務項目。
認領一個心愿,點燃一個夢想。家住吉州區平安里社區癱瘓多年的王太英有個曬太陽的“微心愿”,1月19日,社區志愿者劉冬蓮和李榮華認領后,用輪椅推著她走上街頭,暖融融的太陽,讓她倍感溫暖。據不完全統計,吉州區“微心愿”志愿服務項目,讓8000多個“微心愿”得到有效認領并圓滿完成。
小小講解員、傳承大文化。這個志愿服務項目自2012年組建以來,吸引2000多名孩子參加活動,成立小小講解員團隊15個,發起志愿講解活動項目61次,在各景點服務時長達2271小時,現已成為吉安弘揚傳承廬陵文化、加強素質教育的品牌志愿服務項目。
吉安志愿服務項目從3年前的98個拓展到現在的8525個,涉及扶貧濟困、敬老助殘、生態環保、搶險救援、心理安撫等社會方方面面,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應。
志愿服務活動:從階段性向經常性轉變
常態化的行動,是志愿服務“花期”永恒的關鍵點。
近年來,吉安在推進志愿服務活動從階段性向經常性轉變的過程中,打出了一系列常態、長效化組合拳:
抓考核。以完善機制為抓手,建立了年度志愿服務工作考核測評機制,把各地、各單位開展志愿服務情況納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社區等各類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考評范疇。
抓隊伍。以社區服務為重點,組織580個市級以上文明單位學雷鋒志愿服務隊結對幫扶社區工作,以關愛留守兒童、農民工和孤殘人士等特殊群體為重點對象,常態化開展針對性強、一對一的志愿服務活動。
抓活動。以學雷鋒為載體,堅持黨員領導干部帶頭參與志愿服務,每年舉行市領導參加的大型志愿服務活動啟動儀式,每年都精心設計和廣泛開展大量“社會有需求,志愿者能為”的主題志愿服務活動。
抓幫扶。以打造品牌為契機,在人力、物力、財力上給予相應支持,扶助志愿服務公益組織成長壯大,不斷把 “奉獻大愛、善行吉安”的志愿服務品牌做大叫響。
江西志愿服務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專稿欄內的所有作品,包括標有“江西志愿服務網”LOGO的圖片,版權均屬于江西志愿服務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經本網授權使用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江西志愿服務網”和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注明“來源:×××”(非江西志愿服務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3.在本網的新聞信息頁面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不代表本網觀點,文責自負。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發布之后30日內同本網聯系。
※聯系方式:中國江西網 電話: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