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上饒縣茶亭鎮下裴村樂山生態公園里花木繁茂。排列在公園小徑兩邊的“好人好事”光榮榜極為醒目,圖文并茂的文明長廊更是一道靚麗風景。茶余飯后,村民們就來到公園里健身鍛煉,其樂融融。
這是該縣十年如一日推進精神文明建設成果的一個縮影。多年來,上饒縣始終以弘揚、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下大力氣創品牌、樹亮點、促成效,使城鄉公共文明程度得到顯著提升,先后榮膺全國文明縣城、全國優秀旅游城市、全國文明單位、全國文明社區、全國文明村鎮等多項國家級榮譽。
提升文明城市創建成果
硬件設施建設的加強,是精神文明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上饒縣備加呵護 “全國文明縣城”的金字招牌,高度重視文明城市鞏固提升工作,加大工作經費投入。近年來先后投入11億元,實施了100余個城市基礎設施和創建項目,不斷完善城區路網、排水、排污、綠化等工程,實施里弄小巷和農貿市場改造升級,重點打造城市“十大公園”和“身邊好人”主題公園,為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創造了必要的“硬件”。
2015年以來,該縣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辦事難、城鄉環境衛生差、交通秩序亂等10個方面問題,下大力氣開展“10+2”整治行動,取得明顯成效,使市民成為優質服務和優良秩序的受益者。
在廣大農村,以一片文化廊、一處大講堂、一塊光榮榜、一條致富路和一個互助會“五個一”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模式已落地生根。以楓嶺頭鎮丁家村、皂頭鎮窯山村、煌固鎮沿坂村、茶亭鎮下裴村等文明村落為樣板,該縣在22個鄉鎮打造精神文明建設示范點,建設文化長廊、文化大院和村民文明學校等各種思想文化陣地,深入開展農村清潔工程,讓村民走出家門就可參與文娛活動,使鄉村文明指數明顯提升。
培育崇德向善的“社會土壤”
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上饒縣不斷拓展深化群眾性文明創建活動,培育崇德向善的“社會土壤”。該縣在縣城和各鄉鎮設立道德講堂56個,每月至少開展一次宣講,宣講內容涉及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風家訓等多方面,引導干部群眾自覺成為道德的傳播者和踐行者。道德講堂開展3年來,已舉辦講座600余場,受眾10萬余人次。
好人好事光榮榜是城市和鄉村最動人的風景。煌固鎮“堅強媽媽”王華英三年如一日,風雨無阻背著腦癱孩子上學;花廳鎮村民楊秋釵三十年不離不棄,精心護理高位截癱的丈夫;縣城陽光花城住宅小區的居民成立志愿服務隊,每個周末對小區環境進行大掃除……這些“身邊好人”的事跡和精神不僅讓村民們感動,更使文明新風、善行義舉成為越來越多的人自覺自愿的行為規范。
除了每年開展“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活動,從2013年起,該縣還開始評選每年一度的“十大靈山驕子”“十大最美人物”和“最美家庭”,將那些社會責任感強的創業先鋒、業績突出的崗位標兵以及品德高尚的道德模范挖掘出來、宣傳出去,使干部群眾學有榜樣、追有標兵。
推動志愿服務常態化
送法到社區、進鄉村、入企業,關愛城鄉留守老人、空巢老人和貧困家庭,組織義務獻血,在冬夜里為流浪人員送去食物和衣物……在上饒縣人民法院,活躍著一支“天平”志愿者服務隊。團隊發起人蔡軍是中華骨髓庫志愿者,10余年來累計獻血4.8萬毫升,帶動參與獻血150多人次。
縣地稅局干部汪英姿有一副熱心腸,也是全市“最美志愿者”。在她的影響和帶動下,該局70余名干部組建起地稅志愿者服務隊,每周1次分赴縣城各小區、公園開展環保志愿服務,為孤寡老人送去關懷溫暖,成為老人們心中的好兒女……
推動志愿服務步入常態化和經常化,是推動社會走向文明進步的重要抓手。上饒縣開辟志愿者服務基地,成立志愿者協會,設立志愿者服務中心,構建由縣文明委牽頭,由縣文明辦、團委、教育等多部門和各鄉鎮共同參與的志愿服務管理機制,基本形成了政府部門主導、群眾廣泛參與、社會組織多元聯動的志愿服務工作局面。
目前,該縣已注冊成立志愿組織233個,注冊人數5.4萬余人。志愿活動形式多樣,開展愛心送考、助學扶困、關愛留守老人、春運服務、公園環保行等志愿活動,志愿時長已逾58.7萬小時,受益群眾逾10萬人次。
江西志愿服務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專稿欄內的所有作品,包括標有“江西志愿服務網”LOGO的圖片,版權均屬于江西志愿服務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經本網授權使用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江西志愿服務網”和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注明“來源:×××”(非江西志愿服務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3.在本網的新聞信息頁面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不代表本網觀點,文責自負。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發布之后30日內同本網聯系。
※聯系方式:中國江西網 電話: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