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為喉癌患者鐘巧生募捐,6月慰問孤殘兒童,7月清理疏通了村里南北灌渠。”近日,說起會昌縣小密鄉蓮塘村志愿者協會的志愿服務,會長鐘永金娓娓道來。
蓮塘村志愿者協會的這些活動,只是會昌縣志愿服務如火如荼開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會昌通過開展黨員干部每月公益活動,推動志愿服務活動常態化開展,在全縣形成善小而為、崇德向善的良好風尚,續寫了“風景這邊獨好”的時代篇章。
助學助困
弘揚社會正能量
近日,文武壩鎮村民鐘文招收到會昌縣志愿者協會志愿者送來的1萬余元善款。去年,鐘文招3歲的兒子確診為輕微腦癱,這讓原本貧困的家庭更是陷入困境。了解情況后,會昌縣志愿者協會主動為鐘文招募集資金。
會昌縣志愿者協會自2013年創建來,發展志愿者500多人,開展了200余次公益服務,成為會昌公益的一張亮麗名片。
2004年的一次調研,讓全國總工會書記處原書記李永海與會昌教育結下了不解之緣。10年前,震撼于老區農村簡陋的教育環境,李永海四處籌措資金,在會昌創辦株蘭示范學校。10年后,“小村莊、大教育”的特色辦學模式在會昌逐步推開,一群群農村少年走出校園,書寫人生新篇。
廖祖彬、汪長池等會昌本地愛心人士通過示范引領,也逐漸吸引越來越多的干部群眾、社團組織加入志愿者服務隊伍中。目前,全縣涌現出以黨員干部為骨干的愛心志愿服務組織180余個,累計志愿服務時長超過19萬個小時。如今,每月開展公益活動成為會昌黨員干部的自覺行動,“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在全縣上下深入人心。
延伸觸角
政府功能有益補充
因來往車輛較多,小密鄉有一段公路路面損壞嚴重。8月2日,小密鄉杉背村20名志愿者,手握鐵鍬,揮動鋤頭,清理路面。路面維修,志愿者們也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幫助縣公路局緩解了不少問題。
目前,小密鄉有4個村級志愿者協會,志愿者達400余人。“志愿者協會不僅是政府功能的補充,還能傳遞正能量。”小密鄉鄉長曾令珍說。
通過完善志愿服務組織網絡,豐富公益項目“菜單”,會昌將黨員干部公益活動覆蓋城鄉每一個角落。黨員干部志愿者根據各自的特長和能力,通過江西手機報志愿者服務平臺線上“點菜”、線下服務“送菜”,讓志愿服務活動每天在服務平臺上發起、招募、完成。
目前,全縣登記在冊的黨員干部志愿者有2.3萬余名,各鄉(鎮)各單位都建立了志愿服務隊,每個鄉鎮建立了1至3個村級(社區)志愿服務者協會,39個文明單位與14個縣城社區(居委會)簽訂了結對開展志愿服務幫扶協議,建起縣、鄉(鎮)、村(社區)三級志愿服務組織網絡。
建章立制
加強引導和示范
去年11月21日,會昌縣四套班子領導,各鄉鎮、各單位負責人、黨員干部志愿者代表近千人齊聚縣文化廣場,舉行黨員干部每月公益活動啟動儀式,吹響了全縣黨員干部每月開展公益活動的集結號。
會昌還把黨員干部每月公益活動作為“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工作創新和具體實踐,建立了黨員干部每月志愿服務活動管理長效機制,出臺了《會昌縣黨員干部每月志愿服務活動管理辦法》,明確要求鄉(鎮)、單位黨員干部志愿服務時間每人每年不低于48小時,文明單位黨員干部志愿服務時間不少于96小時。
同時,該縣建立志愿者實名登記檔案,開展網上注冊和手機打卡計時工作。縣里將黨員干部志愿服務工作納入鄉(鎮)、單位目標管理考評內容,作為黨員干部接受民主評議、年度考核、評先評優、提拔晉升的重要參考依據。
目前,縣四套班子領導帶頭引領,全縣黨員干部積極參與,每月堅持利用周六或周日的半天時間參加公益活動,推動了志愿服務活動常態化開展,呈現出黨員干部擠時間做志愿者、群眾有困難找志愿者的良好風貌。
江西志愿服務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專稿欄內的所有作品,包括標有“江西志愿服務網”LOGO的圖片,版權均屬于江西志愿服務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經本網授權使用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江西志愿服務網”和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注明“來源:×××”(非江西志愿服務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3.在本網的新聞信息頁面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不代表本網觀點,文責自負。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發布之后30日內同本網聯系。
※聯系方式:中國江西網 電話: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