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三月,乍暖還寒,一場春雨滋潤著贛撫大地,使得青翠的山林和碧綠的田野更顯出勃勃的生機。3月12日和13日,冒著連綿細雨,迎著凜冽寒風,帶著僑聯組織的關懷和海外愛心人士的關愛,江西省僑聯慰問組在黨組書記張知明的率領下,深入撫州市的資溪縣和廣昌縣開展魏基成天籟列車暨僑領董淑貞女士“送溫暖、獻愛心”志愿者服務活動,為當地聽障患者、貧窮學生和生活困難老人送去了春天的溫暖。
春風送暖入邊城
資溪縣位于江西省東部,地處贛閩交界的武夷山脈西麓,總人口14.6萬,國土總面積1251平方公里,山地面積占總面積的83.1%,丘陵面積占總面積的6.5%,屬于江西省邊緣山區小縣。縣社會福利院地處城郊,這里集中供養著孤兒棄嬰、城鎮“三無”對象、優撫對象和部分家庭無力照顧的老人50人,老人平均年齡78歲,生活不能自理者占半數以上。12日上午,在撫州市委常委、紀委書記吳偉柱及資溪縣縣長彭映梅等地方領導陪同下,慰問組一行來到福利院老人中間,與老人們圍坐一起拉家常,給每位老人送上董淑貞女士愛心慰問金,并手把手教會聽障患者佩戴使用魏基成天籟列車助聽器。“聽到了!聽到了!”當胡初生、任伯南、熊愛英等老人戴上助聽器抖擻著雙手振臂高呼時,全場掌聲、笑聲、喜極而泣之聲匯集一堂。隨后,慰問組又來到幾位腿腳不便的老人房間,摸摸棉褥知厚薄,握握雙手曉冷暖。在福利院食堂,張知明書記仔細了解老人們的伙食標準,詢問飯菜質量,同時叮囑院負責同志一定要照顧好老人們的生活起居,并承諾僑聯組織必定發揮積極作用,聯系更多的僑商關心支持福利院和資溪縣的發展,共同營造一個讓老人們吃得稱心、住得舒心、玩得開心、家人放心的溫馨和諧幸福樂園。
一枝一葉總關情
廣昌縣位于江西省東南部,居贛、閩、粵之交通要沖,被譽為“中央蘇區北大門”,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重要戰場,毛澤東、朱德、彭德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里留下了光輝的戰斗足跡。廣昌的革命志士拋頭顱、灑熱血,為建立和保衛中華蘇維埃紅色政權作出了巨大的犧牲。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和《中央統戰部關于在統一戰線實施“同心”行動的意見》精神,江西省僑聯充分發揮資源優勢,積極引導海外僑領僑商參與全省統一戰線“同心·振興贛南等原中央蘇區廣昌示范區”活動,為原中央蘇區的振興貢獻力量。13日上午,慰問組來到廣昌縣驛前鎮高虎腦示范點,爬山坡、越溝壑,走村落戶,把一袋袋大米、一桶桶食用油以及董淑貞女士愛心慰問金送到生活貧困的百姓手中。家住貫橋村曾家排年逾九旬的賴喬秀老人緊緊握住慰問組同志們的手,激動地連聲說道:“感謝!感謝!我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隨后,慰問組一行又來到高虎腦紅軍烈士紀念碑前的紅軍小學,在“魏基成天籟列車”暨僑領董淑貞女士送溫暖獻愛心捐贈儀式活動現場,向該校的貧困學生發放棉衣、書籍,向當地的聽障患者贈送助聽器。孩子們手捧著棉衣和書籍臉上露出的燦爛笑容,聽障老人佩戴助聽器渾濁雙眼充盈的清亮淚水,構成了一幅幅歡樂、幸福、祥和的動人畫面。看著眼前激動人心的場景和清秀美麗的村落,張知明書記動情地表示要進一步動員海內外僑胞,凝聚僑界力量,重點在改善民生、完善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和調整以及生態建設上加大幫扶力度,推動示范區實現振興發展。
春暖天地,愛灑人間。魏基成天籟列車猶如一輛幸福列車,開往充滿“福音”的天堂;董淑貞女士愛心捐助恰似一股清洌甘泉,溫暖著受助人們的心田。江西省僑聯這次開展的“送溫暖、獻愛心”活動,共發放助聽器500件、棉衣100件、書籍2600本、慰問金1.48萬元以及大米、食用油等物品合計154.24元,受助困難群眾600多人,奏響了一曲“僑愛暖人心、攜手促振興”的春天樂章。
江西志愿服務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專稿欄內的所有作品,包括標有“江西志愿服務網”LOGO的圖片,版權均屬于江西志愿服務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經本網授權使用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江西志愿服務網”和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注明“來源:×××”(非江西志愿服務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3.在本網的新聞信息頁面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不代表本網觀點,文責自負。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發布之后30日內同本網聯系。
※聯系方式:中國江西網 電話: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