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區每10人有1名志愿者有小區7成鄰居互留鑰匙
——來自江西吉州“人文社區”的“暖新聞”
新華網南昌11月8日電(藍單)說到“人文社區”這個概念,71歲的歐陽祖隆并不能一字不漏說出它的定義。但談到自己的小區,他用了一個實例來說明鄰里間的暖關系:“我所在樓棟有48戶人家,鄰居之間相互留鑰匙給對方的達到百分之七十左右。”
吉州區鷺洲觀瀾小區的業主委員會主任歐陽祖隆所經歷的事情,在某些現代社區只有“點頭之交”的背景下,顯得尤為珍貴。他所向往的社區是能讓鄰里間充滿愛的社區。這里的一股股暖流激活了社區,共同讓人文社區具象化,切實,可感。
近年來,吉安市吉州區以“人文社區、溫馨家園”創建為主題,從小處著手,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出發點,把一件件百姓的小事做成實事、好事,有效提升了這里46個城鄉社區的宜居指數、幸福指數和人文指數。
鄰里之暖:鄰居深夜合力圍小偷
社區之事,細微瑣碎,看似“雞毛蒜皮”,卻影響著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社區治理并沒有一勞永逸的解決公式,需要根據百姓需求常常摸索、時時調整,才能避免“一地雞毛”。
對于在意鄰里關系的人來說,吉州的人文社區是有人情味的社區。
“前年有一天深夜,小區來了小偷,正好被起來上廁所的女主人發現了,她馬上電話給樓上鄰居,鄰居發動了七八個業主一起圍捕。”歐陽祖隆介紹,鷺洲觀瀾小區現在有專門的業主微信群,方便鄰居之間互留聯系方式,有需要幫忙一個電話就夠了。
火頭門社區舉辦“情濃端午”樓棟文化活動日
“現在有些小區常關起門來,你不認識我,我不認識你。那么,你家有困難的時候找誰幫,我家有喜的時候找誰分享呢。”古南鎮街道火頭門社區黨委書記趙秋香介紹:“我們搭建平臺,打造鄰里文化。在節假日的時候把居民召集起來,舉辦集體活動,增進感情。”
據介紹,吉州區近年來充分利用文化活動中心、百姓文化廣場,開展社區文體活動等。比如連續幾年舉辦藝術節,各社區組織文藝團隊積極參與,每一屆直接參與的干部群眾達數萬人。一系列社區活動,讓鄰里間有了更多交流的機會,從陌生人變成熟悉人,甚至知心人。
團隊之暖:“幫忙團”打破隔閡之“墻”
對于在意社區氛圍的人來說,吉州的人文社區是相互幫助的社區。
共處一個現代社區的單純地緣關系只是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物理距離,而非拉近心理距離。吉州區創建“人文社區、溫馨家園”注重人本需求,積極搭建社區互幫互助平臺,力圖破解現代社區居民相望卻互不相識的尷尬,打破隔閡之“墻”。
“文山街道思源社區所在位置是吉州區的城鄉結合部,居民構成比較復雜,有商住戶有拆遷戶,有本地人有外地人,起初居民互相不認識,大家有隔閡。”文山街道思源社區主任馮麗莉說:“社區就幫忙搭建了宜家幫忙團、天馬藝術團等社會組織平臺,通過開展各式活動和志愿服務來讓居民融入在一起。”
“我曾幫過一個老人換燈泡,非要我留下來吃飯,我沒答應。這都是小事,大家利用特長互幫互助,增進關系嘛!”趙自學是宜家幫忙團的成員之一,同時也是一名退休電工,起初為了找到組織,她自費買了個小喇叭,在不擾民的情況下邀請社區居民一起跳廣場舞,邊鍛煉邊交流。現在,趙自學所在的宜家幫忙團已從最初的幾個人發展到200多人。
吉州區倡導居民互助,以社區服務中心為平臺,引導和組織社會組織、社會工作志愿者參與社會服務。在多個社區開展“七彩義工”服務,聘請社工為空巢、特困老人開展以送家政、送餐飲、送保健為主要內容的“結對三送”活動。目前,吉州全區已建成11個居家養老中心、33個日間照料中心,為6000多名老人提供了日間照料服務。
江西志愿服務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專稿欄內的所有作品,包括標有“江西志愿服務網”LOGO的圖片,版權均屬于江西志愿服務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經本網授權使用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江西志愿服務網”和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注明“來源:×××”(非江西志愿服務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3.在本網的新聞信息頁面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不代表本網觀點,文責自負。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發布之后30日內同本網聯系。
※聯系方式:中國江西網 電話: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