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文明實踐
2018-03-07 09:31:47 編輯:徐芳芳 作者:劉斐
“放心,我會好好鍛煉,當好支教老師。”3月5日中午,在南昌市安義縣新民鄉烏溪小學的校園門口,來自安徽銅陵的吳臘梅拉著兒子許文的手,心中萬分不舍,眼里泛著淚花。
在全國學雷鋒日,包括許文在內的7名支教老師,分別走進進賢、安義、南昌縣、新建區的4所偏遠鄉村學校。在這些普通的志愿者中,有從安徽趕來的工程師、有曾在新加坡拿高薪的私立學校教師……他們都抱著同一個目的:陪伴鄉村孩子們一個學期,教授知識。
熱心公益來支教
5日上午,在南昌慈善義工協會的辦公室,7名參與支教的熱心志愿者聚在一起。南昌慈善義工協會宣傳部部長李林向每一名參與支教活動的志愿者介紹支教活動的基本情況,并發放生活用品。隨后,7名志愿者開始踏上了支教之路。
許文今年25歲,大學時就經常參加公益活動,大學畢業后,在銅陵市從事工程造價工作,此次特意從安徽銅陵趕到南昌參加支教活動。
去年底,許文看到南昌招募支教志愿者的信息后,便向家人提出到南昌支教的愿望。
“起初家人很擔心,南昌距離銅陵比較遠,希望他在安徽附近找一所學校支教。”許文的母親吳臘梅說,看到他態度堅決,家里人同意讓他來南昌鍛煉一年。
32歲的志愿者陳莉大學畢業后,曾前往新加坡在當地一所私立學校任教,月收入1.5萬元。“我一直想從事公益服務,幫助更多人。”在陳莉心中,拿高薪不如幫助別人更能帶來她快樂。前段時間,她到南昌游玩時,得知招募支教老師的信息,毫不猶豫地報了名。
支教者中年紀最小的志愿者余婷今年只有18歲,去年從新建區一所師范類院校畢業。“在學校里跟孩子們打交道很開心。”余婷說,鄉村條件雖然艱苦,平時住在學校里,一看到孩子們天真無邪的笑容和對知識的渴望,就覺得付出是值得的。
有助留守兒童身心發展
李林介紹,參與支教的志愿者每月每人可獲得800元生活補助,一套日常生活用品。本期支教活動有7名志愿者參與,分別前往進賢縣三門鄉曹門小學、安義縣新民鄉烏溪小學、南昌縣南新鄉洪銀小學和新建區松湖鎮和平小學。
安義縣新民鄉烏溪小學校長熊平介紹,該校有100名孩子,大部分是留守兒童,只有7名老師,老師的上課任務很重。“支教老師來到學校,對孩子們的身心健康發展能起到積極作用。”熊平說,在支教老師的幫助的下,許多留守兒童從不愿去學校,變得舍不得離開學校。
許文的住處除了一張木板床和一張書桌,沒有其他家具。“比想象中的環境要好許多,我已做好了心理準備,好好在鄉村鍛煉。”雖然沒有教學經驗,但許文希望通過努力,成為孩子們心目中的合格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