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紅,男,1968年9月出生,中共黨員,南昌空調設備廠下崗職工。目前正在從事交通設備推銷和安裝劃設工作,工作更換了很多個,但從1998年開始,社區志愿者的標簽一直如影隨行沒有更改。他不忘初心,推已及人; 他不辱使命、負重前行; 他不忘業務、用好專長; 他不忘推廣、志愿抱團。
1998年席卷大半個中國的特大暴雨讓劉永紅感覺到大自然的強大和個人力量的渺小,當看到新聞媒體報道志愿者廣泛參與抗洪搶險的事跡,他就萌生了要加入志愿者行列的想法,想干就干。在公交車上遇見老人、孕婦、抱小孩及殘疾來客,他主動讓位。走路時遇見蹣跚的老人,他主動上前攙扶,岳母孤獨在家,他將老人家接到自己家贍養,用心照看一直到病故。當自己的母親因摩托車肇事而成為植物人時,劉永紅10年來每周抽出兩三天時間到安義縣鄉下照顧。老人病故,他讓愛人不要忘了工作,奔喪期間也出現在“保文保衛”的一線,他也隨即出現在志愿者行列。
2002年劉永紅的妻子因全市公開招考而成為社區干部,劉永紅從事志愿服務的勁頭更足了,也更拼了。社區環境綜合整治、拆除違章搭建、完善佐證材料,他都要志愿參與。有一次休息日晚上5點多鐘數字城管的2小時案子,說他愛人所在社區有一大堆垃圾需要清理,時間緊、任務重,社區又一時請不到合適的 選。劉永紅主動請纓,陪同愛人一道清垃圾并把它運至垃圾站,一趟又一趟不厭其煩,連他自己也不知道小垃圾車到底是幾趟了,反正回到家人有種要虛脫的感覺。因為工作單位在市內,劉永紅買了輛小汽車代步,這輛私車幾乎成了社區的公交,如果該社區干部要到市區辦事,劉永紅就成了免費的司機兼向導,有時還要負責午餐,這些年劉永紅的愛人從社區專干到副主任、副書記、再到主任、書記,一步一個腳印, 她所在的社區也從在街辦年度考評倒數第一,而到數一數二,人們說軍功章里有劉永紅的辛勞和他默默志愿付出分不開,更有人調侃街道主要領導說她算盤打得精,用一個人的錢,做了兩個人的事。劉永紅也說自己是社區是一份子,是編制外人員。
劉永紅長期從事交通設備推銷和劃設工作,在這方面擁有一定的專長和話語權。劉永紅充分利用這特長,延伸志愿者觸角,當好街辦社區的參謀和助手。她愛人所在的社區石棉廠小區雖然街辦投入170萬元進行了綜合改造,環境變得大為改觀,成為我區展示開放式小區管理的樣板,但實際長了小區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劉永紅他義務幫助社區請人疏通小區堵塞的化糞池和鋪設地下落水管,工程耗時一個星期,終于解決了小區居民多年來為解決的難題,獲得了居民的好評。義務幫助社區在小區劃好停車位,規范車輛停放。
街辦辦公樓因旁邊開有超市,每天車水馬龍,車輛難以停放,有人提議加設地鎖,劉永紅建議只有劃好停車位,加強管理就可以了。這項業務由他來接手, 他只是象征性收取人工費和材料費,完全沒有商人唯利是圖的本性,有人說他傻,有錢不會賺。劉永紅淡淡的說我是志愿者,應該有更高的追求,賺錢不是唯一追求。
劉永紅帶動下,他的愛人也加入了志愿者在隊伍,他的女兒從小學開始就是志愿者, 一直到中學、大學、參加工作,劉永紅一家儼然成了志愿者之家。劉永紅居住的江南小區從他開始,逐漸發展到鄰居,周邊的住戶志愿者已有近10人,志愿服務已形成小氣候。近年來,街辦投入40多萬元實施了江南小區化糞池改造。在所有樓棟安裝感應燈、移植了100多可大樹,小區變美了,生活便利了,加上志愿服務蔚然成風,原來赴區到街道上訪的現象不見了 ,鄰居們都說這里也有劉永紅的一份功勞!
從1998年到2017年劉永紅從而立之年再到近知天命之年,從默默無聞再到街辦聲名鵲起,灣里也從“走鋼絲”打造江西特區喧囂回歸“ 打造四個中心,建設大美灣里”務實,知名度、美譽度不斷上升,愿灣里不斷涌現劉永紅式的志愿者,愿我們的生活幸福像花兒一樣!
江西志愿服務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專稿欄內的所有作品,包括標有“江西志愿服務網”LOGO的圖片,版權均屬于江西志愿服務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經本網授權使用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江西志愿服務網”和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注明“來源:×××”(非江西志愿服務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3.在本網的新聞信息頁面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不代表本網觀點,文責自負。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發布之后30日內同本網聯系。
※聯系方式:中國江西網 電話: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