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和生態濕地,來源網絡
“五民”分隊隊員頭頂烈日幫農民拋秧苗、曬谷子;農技分隊隊員走進田間傳授實用技術;文化分隊隊員深入鄉村送上“精神大餐”;媒體傳播分隊隊員環保快閃倡導共護藍天……
盛夏時節,一場場各具特色的文明實踐活動在泰和這片紅土地上“熱情”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之花綻放城鄉,宛若春風化雨,浸潤群眾心靈。
自去年被列為全省、全市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工作試點縣以來,泰和聚焦“誰來做、做什么、怎么做”等核心問題,理清思路、先行先試、全域推進,努力探索可復制、可推廣、有特色的文明實踐新路子,奮力交出文明實踐精彩答卷。
誰來做?三級隊伍聯動發力
“縣、鄉、村三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定位準確,縣級輻射,鎮村聯動,同頻共振,共同發力;文明實踐活動有內涵、有溫度、有特色、有效果……”5月中旬,市委主要領導在泰和調研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工作時如此點評。
文明實踐的主體力量是志愿者。如何發揮志愿者在文明實踐中的“主力軍”作用?該縣盤活聚攏各方資源,傾力打造“1+10+N”縣、鄉、村三級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伍。他們活躍城鄉,各施其才,各顯其能。
1支縣級總隊示范引領。組建由縣委主要領導任總隊長、40多名副縣級以上領導干部組成的文明實踐總隊,帶頭開展植樹造林、不忘初心第一課等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示范引領作表率。10支縣級分隊“各顯神通”。成立理論宣講、志愿服務、“田教授”等10支縣級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分隊,按時按需開展文明實踐活動。N支鄉鎮所、站隊伍活躍鄉村。每個鄉鎮、村分別成立文明實踐所、站,因地制宜開展送政策、送法律、送文化、送科技等文明實踐活動。
做什么?志愿活動遍地開花
志愿服務是文明實踐的“源頭活水”。該縣全面實施“課堂悟精神、民嘴講理論、舞臺興文化、指尖播文明、腳尖踐新風”五大文明實踐行動,聚力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群眾在哪里,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里。該縣依托“民嘴講堂”“健康大講堂”“民嘴說紀”“法律明白人講師團”等特色平臺,廣泛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專題宣講,讓黨的理論方針政策“飛入尋常百姓家”。文化惠民實踐分隊通過“紅色文藝輕騎兵”“繽紛泰和百姓大舞臺”等形式,組織書法、戲曲、民俗等文化志愿者隊伍,開展非遺展演進鄉村、送戲送電影下鄉等群眾喜聞樂見的特色活動。媒體傳播分隊策劃推出文明實踐專題專欄,采用圖片、文字、視頻、H5、VR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宣傳報道經驗做法,打通交流平臺,實現信息互通共享。
志愿活動精彩紛呈,文明實踐滋潤心田。截至目前,該縣共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1000余場次,惠及群眾30萬余人次。
怎么做?“點單上菜”接滿地氣
志愿服務“接地氣、冒熱氣”,文明實踐才能“聚人氣、有生氣”。如何使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更受群眾歡迎?該縣堅持需求導向,聚焦群眾所思所想所盼,變大水漫灌為精準滴灌,做到“基層群眾有呼聲,文明實踐有行動”。
該縣搭建“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央廚房”,制定“初心、政策、技能、文明”等十大優質縣級文明實踐菜單,各鄉鎮結合實際制定符合當地群眾“口味”的個性化菜單。同時,創新推出“群眾點單,中心配單,志愿者買單,社會評單”的文明實踐“四單”模式,避免實踐活動出現“扎堆”和“冷清”現象。
志愿服務融入文化元素。螺溪鎮在茶館體驗點推出“三都故事會”節目,退休干部、老黨員、宣講員等擔任說書人,講解當地人文歷史,定期播放“學習強國”平臺內容,讓群眾“在看中學理論,在聽中學知識”。特色做法層出不窮。目前,該縣文明實踐“四單”模式、蘇溪鎮小程序點單、馬市鎮江濱村農民志愿軍活動3個特色品牌已先后入選全省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典型案例。
江西志愿服務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專稿欄內的所有作品,包括標有“江西志愿服務網”LOGO的圖片,版權均屬于江西志愿服務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經本網授權使用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江西志愿服務網”和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注明“來源:×××”(非江西志愿服務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3.在本網的新聞信息頁面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不代表本網觀點,文責自負。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發布之后30日內同本網聯系。
※聯系方式:中國江西網 電話: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