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塊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中心)的牌子立起來、各項工作融起來,形式多樣的線上線下服務活動辦起來……自啟動市級新時代文明實踐試點工作以來,江西省贛州市龍南縣找準軸心、做活“融”字,探索出一條適合龍南新時代文明實踐的有效路徑。
場所資源融合
“祠堂變講堂,人人共享;神臺變講臺,老少皆宜。”在臨塘鄉新時代文明實踐所,一幅由群眾寫下的對聯張貼在多功能廳柱子上,道出了大家的心聲。
在臨塘鄉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山歌愛好者在練新歌曲。圖片來源:客家新聞網
2018年,龍南縣按照“三合一”思路,把文明實踐中心、村(社區)服務中心、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結合起來,啟動新時代文明實踐試點建設。依托客家圍屋、古祠堂、廢棄校舍等場所,以“多合一”理念建設了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示范點。
在實施“場所資源融合”的過程中,臨塘鄉文明實踐所原為“許氏宗祠”,原來的舊祠堂被打造成集多媒體功能文化舞臺、文藝宣講廳、農技科普培訓室、棋牌室、書畫室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平臺。村民葉肖娣把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形象地比喻成“吃火鍋”——里面啥都有,味道香噴噴。
平臺搭建完成后,職能部門紛紛入駐??h紀委部門把廉政教育融進來,民政部門把“居家養老服務”資源送進來;組織部門建立黨性教育基地,探索出了“康樂人家”服務模式……各部門強強聯手,各展所長,和合共生為群眾創造了聽講座、看電影、觀演出、用餐午休的精神家園。目前,龍南縣共打造了58個新時代文明實踐試點所(站),為群眾提供優質的服務。
線上線下融合
疫情防控期間,文明實踐站暫停開放,九連山墩鎮頭村貧困戶袁育梅的腹膜透析液告急,身患尿毒癥的她通過“線上點單”后,在志愿者的幫助下獲得了“生命之液”。
該縣縣委宣傳部副部長鄧文說,為了讓各個實踐站繼續為群眾服務,他們借助新媒體,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融媒體中心與志愿服務中心融通互動。實施“群眾線上點單、中心線上派單、志愿隊伍執單、廣大群眾評單”模式,并推出直播講堂、疫情防控、心理咨詢、物資代購等多個服務類別項目。
龍南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線上平臺首頁。圖片來源:客家新聞網
“線上線下,無縫對接,服務群眾‘零時差’。”該縣融媒體中心主任郭建龍說,“融媒體中心旗下新媒體總粉絲量逾60萬,把許許多多有著不同需求的群眾集聚到線上平臺上來,成為推動文明實踐的有生力量。”
據統計,疫情防控期間,龍南縣縣、鄉兩級共36支志愿服務隊通過文明實踐線上平臺獲取群眾的服務需求,在線下開展物資代購、上門義剪、就業招聘等服務共計600余次。
紅榜黑榜融合
行走在龍南縣汶龍鎮上莊村,只見村路干凈整潔,客家民房錯落有致,房前屋后花木叢生,散發陣陣清香……村民曾永石為記者講述他的家“變”了模樣。
曾永石在家門口的花圃澆水。圖片來源:客家新聞網
62歲的貧困戶曾永石過去以養豬為生,就在去年,他養的雞、鴨、豬還滿院子跑。因此被列入“黑榜”。隨后,他放棄養豬,并把家禽“圈養”在后院,每天把家里打掃得干干凈凈,農具擺放得整整齊齊。如今,不僅曾永石告別了“黑榜”,還經常主動參與村里的環境清理,爭取登上“紅榜”。
為豐富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的活動內容,龍南創新方法和載體,通過“紅榜+黑榜”融合進行道德評議,引領群眾共治共享脫貧攻堅、環境整治、鄉風文明等工作和成果。如今,一個個“典型”通過道德“紅黑榜”被群眾熟知?!凹t榜”和“黑榜”融合,也“融”出了鄉村振興與鄉村治理的一片新天地。
自開展此項工作以來,龍南縣縣、鄉、村累計發布紅黑榜12期,總發布人數2568人,其中紅榜人數1712人、黑榜人數856人。借助“紅黑榜”的道德引領作用,文明新風在群眾中悄然養成,成為當地推進移風易俗、加強鄉村治理的有效方法。
江西志愿服務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專稿欄內的所有作品,包括標有“江西志愿服務網”LOGO的圖片,版權均屬于江西志愿服務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經本網授權使用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江西志愿服務網”和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注明“來源:×××”(非江西志愿服務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3.在本網的新聞信息頁面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不代表本網觀點,文責自負。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發布之后30日內同本網聯系。
※聯系方式:中國江西網 電話: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