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鄉市委常委、宣傳部長聶曉葵為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伍授旗
8月7日,記者在萍鄉城區綠茵廣場、世紀廣場、秋收起義廣場、玉湖公園、萍鄉北站等公共場所采訪時看到,三五成群的志愿者頭頂烈日,忙碌開展各類志愿服務,個個汗流浹背。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萍鄉市志愿服務理念廣泛傳播,志愿服務隊伍不斷壯大,志愿服務活動有聲有色,截至2020年7月,這座200萬人口的贛西小城,卻擁有注冊志愿者27萬人,志愿服務隊伍800余支,每7個人中就有一個志愿者。廣大志愿者秉承“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傾情付出,無私奉獻,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憂,用真情感動無數人,用愛心溫暖一座城,生動詮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內涵,新時代文明實踐為幸福“加碼”,展示了萍鄉人民崇德向善的精神風貌,為提高市民文明素養、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助力文明城市創建、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發揮重要作用。
志愿服務保障措施全鏈條“保姆式”,有效調動志愿者積極性
從少年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到銀發志愿者,從城市志愿者、城鎮志愿者到鄉村志愿者,從黨員志愿者、農民志愿者到工人志愿者;從助老敬老、扶貧濟困到文明創建,從保護母親河、抗洪搶險到疫情防控……志愿服務從來不是一種沖動,它是“黨有號召,志愿者有行動”的生動實踐,也是志愿者奉獻社會的精神追求。
2017年12月4日,萍鄉市第五屆“12.5”志愿廣場文化節在秋收起義廣場舉行,志愿者快閃擺出“工運搖籃,小城大愛”八個大字。
志愿服務是與政府服務、市場服務相銜接的社會服務的重要環節,在動員社會資源、滿足人們需求、擴大服務范圍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來,為推動全市志愿服務工作常態化、長效化,萍鄉市根據志愿服務工作特點,編制印發了《萍鄉市文明單位志愿服務工作指導手冊》等相關手冊,指導全市各級文明單位和社區開展志愿服務工作;建立了優秀志愿者、優秀志愿服務組織、優秀志愿服務項目評選表彰獎勵機制和困難優秀志愿者幫扶機制;為全市所有注冊登記的志愿者購買保險;在全省率先成立市志愿服務中心和市志愿服務孵化基地,建設了萍鄉市志愿服務網;打造設計了手機APP終端“萍鄉志愿服務微平臺”,廣大市民和志愿者通過手機,便可了解志愿服務最新動態、注冊志愿者、認領志愿服務項目、參加志愿服務活動、記錄志愿服務時間等內容,全鏈條“保姆式”保障志愿服務,有效激勵和調動了廣大志愿者參與志愿服務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文明萍城全民同心 志愿服務黨員先行”千名黨員主題黨日活動在湘東區舉行
據了解,全市志愿服務打造形成了“兩大六小”工作平臺。“兩大”即“萍鄉市志愿服務中心(基地)”和“萍鄉市志愿服務網”兩個大平臺,負責協調全市志愿工作和開展志愿組織孵化、志愿者招募、志愿項目對接等工作和服務,同時,為全市社會公益組織提供辦公場所、添置辦公設備等“一站式”服務。目前,有近60支志愿服務組織進駐志愿服務中心。“六小”即“學雷鋒志愿服務工作站”“愛心小屋”“文明示范崗”等志愿服務常態化的六個陣地。
“愛心大禮包”致敬萍鄉馳援鄱陽抗洪救災最可愛的人
在抓好志愿隊伍建設的基礎上,該市注重對志愿者和志愿服務組織的規劃引導。定期開展志愿者培訓,對志愿服務隊發展方向和服務特長項目提供規劃指導,舉辦形式多樣的論壇交流活動,提供孵化指導,對新登記注冊的志愿組織提供專業指導、注冊資金支持和活動經費補助等。
銀發志愿者段華勝向中國江西網記者分享公益故事
據了解,截至目前,萍鄉全市志愿服務工作中,已有7名志愿者、5個項目、2個社區榮獲全國優秀志愿服務典型獎項;5名志愿者、3個組織、2個項目、3個社區榮獲江西省優秀志愿服務典型獎項;500余人被授予市級優秀志愿者稱號;7名全國道德模范和提名獎獲得者,78名“中國好人”,上千名“江西好人”“萍鄉好人”。
新時代文明實踐服務群眾“零距離”,志愿精神激發向善力量
今年5月9日,蘆溪縣南坑鎮組織紅色連心服務隊、巾幗志愿者,積極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系列主題活動。
紅色連心服務隊和巾幗志愿者拿著掃帚、簸箕等工具,清掃道路上的垃圾雜物,動員周邊群眾及時清理垃圾,引導群眾樹立“垃圾不落地”的觀念,并積極向廣大市民宣傳環保知識,提升環保意識,引導群眾自覺革除各種危害健康、污染環境的不文明、不衛生行為,樹立講文明、講衛生、防疾病的良好習慣,營造文明衛生的生活環境。
萍鄉市湘東區總工會兼職副主席袁明輝是這27萬名志愿者中的一個。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機緣巧合中,袁明輝爭取到了捐助四川青川縣七佛鄉中心小學二年級學生鄒坤的機會。連袁明輝自己也沒想到,這段“父女緣”,一結就是12年。小學畢業,初中、高中,直到大學,鄒坤人生中的每一個關鍵點,袁明輝從沒缺席過,全額資助她讀當地的重點初中、重點高中,寄好吃的好穿的,包攬她的全部生活費,他像父親一般,經常打電話噓寒問暖,甚至還千里迢迢探望她,承諾她只要上了分數線就上當地教學水平最好的學校。
“慈善就是一盞燈,既能照亮黑暗中前行的人,也能溫暖自己那塊心田,我愿做這樣的燈。”在總工會發起捐助的“勞模愛心超市”活動中,袁明輝率先出資,捐助湘東區麻山鎮桃源村和臘市鎮鐵絲坑兩名建檔立卡貧困戶開辦“勞模愛心超市”,讓他們有了穩定的生活來源。
2019年9月,湘東區入選全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縣(市、區)。在文明實踐活動開展過程中,該區整合各類人才隊伍、平臺載體和資金資源,建立理論宣講、教育、文化、科技與科普等7個服務平臺,綜合便民式、演藝式、點餐式等形式,根據群眾關心關注的主題,制作出“文明實踐菜單”,以志愿服務為內容,在田間地頭、工礦車間、中心院落、廣場等場所設立文明實踐課堂。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萍鄉堅持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作為重要載體,全市862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通過與人民群眾“共建共享”的深度、“載體豐富”的廣度、“活動向心”的溫度,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新時代文明實踐服務群眾“零距離”。
多彩志愿服務項目圓群眾“微心愿”,用愛心行動溫暖一座城
很多志愿者都聽說過這句話,“我們不僅僅是來做好事的,更是來把好事做好的。”為了把“好事做好”,萍鄉市志愿服務中心堅持“整合資源、著眼發展、推進建設”的思路,采取組織化動員和社會化動員相結合的方式,分領域、分層次打造志愿服務志愿服務項目,匯聚起志愿服務的磅礴力量。
安源志愿者協會的“關愛孤殘兒童”過小年活動,連續8年資助孤殘兒童近千人。“為了孩子的明天”大型愛心助學活動連續開展10年,累計捐資2000多萬元,幫助上千名學子圓了大學夢。
“圓夢蒲公英”愛心書屋是2019年12月由萍鄉市蒲公英志愿者協會與萍鄉市紅心志愿者協會聯合推出的,之后,在萍鄉掀起了“讀書熱”。該項目推出的教育扶貧項目,為廣大學生提供了一個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的愛心平臺,讓留守兒童從書籍中吸取精神營養,讓閱讀溫暖童心,激勵孩子們從小樹立遠大志向,努力成長成才。
“愛心助脫貧·點亮新希望”是萍鄉市紅心志愿者協會推出的愛心扶貧項目,連續開展9年。該項目又推出了“雛雞孵夢”愛心扶貧、“香豬孵夢”愛心扶貧、“大病救助·愛心有我”健康扶貧、“公益廣告·精準扶貧”、萍鄉“消費扶貧萬店聯盟”、萍鄉市“圓夢蒲公英”愛心書屋等六個子項目,采用“貧困戶+產業扶貧+科技扶貧+新聞扶貧+廣告扶貧+愛心聯盟+消費扶貧+志愿服務+教育扶貧+健康扶貧”模式,六個項目精準到戶扶貧,組織各類愛心扶貧活動900余次,捐款金額總計1300多萬元,幫助貧困對象6萬余人,獲中央、省、市眾多媒體關注和報道,獲市委宣傳部安排全市脫貧攻堅大宣講。該項目一舉獲評2019年度全國宣傳推選學雷鋒志愿服務“四個100”最佳志愿服務項目。其中2019年3月推出的“雛雞孵夢”愛心扶貧子項目,獲評“江西省優秀網絡扶貧創新案例”,并被省文明辦授予“全省示范性重點志愿服務扶持項目”,被江西省社會組織管理局授予“百社解千難”助力脫貧攻堅“優秀項目獎”,贏得社會各界廣泛贊譽,獲市委宣傳部安排全市脫貧攻堅大宣講。
據了解,近5年來,萍鄉實施各類志愿服務活動項目5000余個,廣大志愿者在新時代文明實踐、文明城市創建、脫貧攻堅、講文明樹新風、扶危濟困、應急救援、抗擊疫情等方面揮灑著汗水,為建設“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諧宜居”的文明城市默默地奉獻,鑄就了“工運搖籃,小城大愛”的城市品牌。
江西志愿服務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專稿欄內的所有作品,包括標有“江西志愿服務網”LOGO的圖片,版權均屬于江西志愿服務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經本網授權使用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江西志愿服務網”和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注明“來源:×××”(非江西志愿服務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3.在本網的新聞信息頁面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不代表本網觀點,文責自負。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發布之后30日內同本網聯系。
※聯系方式:中國江西網 電話: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