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文明實踐
2018-04-23 10:14:57 編輯:徐芳芳 作者:李桂明
春回大地,萬物復蘇。
近日,上栗縣桐木鎮楚山小學組織全校學生來到附近的梓木嶺(又叫楚王臺)春游。沐浴在春日的陽光下,同學們一邊聽著“楚昭王被困楚山”的歷史故事,一邊撿拾、收集周邊的各類垃圾,為保護歷史古跡和生態環境盡自己的一份力。
翻山越嶺
景點附近怪石林立
參觀楚文館
將撿到的垃圾收集到袋子里
學生們撿垃圾
一會兒工夫撿了兩袋
楚王廟一角
校長給學生講歷史傳說
“相傳2000多年前的戰國時期,楚國國王楚昭王在現長沙、萍鄉一帶巡游,突遇吳國軍隊埋伏襲擊,因所帶兵力不足,只能一路狂奔逃命,過湘江渡淥水沿栗水河逆流而上,最后來到一座山林茂盛形似圓錐的江南山丘,這座山丘就是現在上栗縣桐木鎮楚山村的梓木嶺。楚昭王被困楚山足有一個月,期間整兵練武,一刻不曾灰心,最終突圍成功。”
當天楚山小學組織全體師生來到楚王臺,校長陳詩龍沿途把這個流傳廣泛的歷史傳說講給同學們聽。
據悉,楚王臺下的青石板上還存留著昭王騎馬上山的馬蹄印,昭王廟邊的試劍石痕跡清晰可見,周邊還有失劍沖、飲馬槽、真圣寺等數十處景觀。早在2004年,楚王臺就被上栗縣人民政府列入文物保護單位。因為楚昭王被困楚山的傳說,引來很多游客前來參觀考察。為傳承楚文化,去年楚山村專門籌集30多萬元,建造和修繕了一幢楚文館。
楚山村黨支部書記黎汝友表示,“學校利用學生春游的機會,帶領同學們保護生態環境,講述戰國時期的故事,向鄉親、向家長們宣傳保護和傳承楚文化,這種做法值得大家學習和點贊!”
收集清理古跡周邊垃圾
當天,學生們一邊聽著陳詩龍校長講述歷史故事,一邊將游客丟棄的礦泉水瓶、塑料袋一一撿起來,收集在一起……至16時30分許,同學們把散落在楚王臺周邊的各種垃圾全部收集、清理完畢。
楚山村黨支部書記黎汝友介紹,現在村里形成了人人講衛生、人人愛護環境的良好氛圍。因為人人愛護環境衛生,該村在全鎮的環境衛生評比中,每次都是名列前茅。
據史料記載,西周時萍鄉屬揚州,春秋屬吳國,戰國為楚地。因此,萍鄉人一直有一份難以割舍的楚文化情結。當地研究楚文化的人士表示,昭王廟、楚王臺這些古跡對研究楚文化具有較大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