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一場別開生面的生日宴在石城縣珠坑鄉高璣村舉行。這天是村民巫忠麗的50歲生日,一家人沒有大操大辦,而是以客家傳統米茶宴招待親朋好友,現場氣氛輕松自在、溫馨融洽,得到了親朋好友一致點贊。
在石城縣,“請客不收禮”早已蔚然成風。如何做好“節儉辦宴席”這一移風易俗“后半篇文章”?近年來,石城縣探索以煮米茶代替擺宴席(簡稱“以茶代宴”),引導群眾新辦、簡辦宴席,有效破解農村宴席名目繁多、鋪張浪費等難題,引領文明新風尚。
米茶是石城的傳統特色美食,由大米、豆角、花生、豆制品等制成,不論是生娃、結婚,還是升學、喬遷等,主人都會邀請親朋好友喝碗米茶。米茶宴,在石城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和群眾基礎。
為讓這一文明新風吹進千家萬戶,石城縣因勢利導,由黨員干部帶頭大力倡導“以茶代宴”,組建“米茶”文明實踐隊,主動對接群眾辦宴需求,上門為群眾提供煮米茶服務。同時,給予“以茶代宴”家庭文明積分獎勵,激發群眾從觀望者轉變為踐行者的內生動力。
說起“以茶代宴”的好,巫忠麗打開了話匣子。她說,以200人左右的宴席為例,農村“流水席”均價為每桌500元,一場宴席辦下來得花費大約1萬元,而以米茶待客,成本不到1000元。“米茶宴不僅經濟實惠,綠色健康,還減輕了人情負擔,多了人情味。這一次我還被獎勵了200個文明積分。”
創新不止于此。石城縣以米茶為媒,組織鄉村干部、黨員和群眾廣泛開展“米茶夜話”,通過“米茶宣講”“米茶議事”“米茶幫辦”“米茶調解”等活動,提升基層治理效能,推動越來越多的鄉村煥發文明新氣象。
黨員干部與群眾同坐一條凳、同喝一碗茶,一同掏心窩子,拉近了距離,融洽了關系。在一次“米茶夜話”活動中,高璣村村民賴三院反映在未經其同意情況下,自己的白蓮田遭其他村民收割機從中通過,受損嚴重。聽到反映后,村干部現場將雙方叫到一起,詳細了解事情的前后經過。經過耐心調解,村干部提出了補償方案,雙方握手言和,解開了心結,消除了矛盾。
“我們將持續完善相關機制,加強宣傳推廣,引導群眾自覺踐行移風易俗,培育文明鄉風和淳樸民風,讓‘以茶代宴’成為浸潤和美鄉村的新風尚。”石城縣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江西志愿服務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專稿欄內的所有作品,包括標有“江西志愿服務網”LOGO的圖片,版權均屬于江西志愿服務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經本網授權使用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江西志愿服務網”和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注明“來源:×××”(非江西志愿服務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3.在本網的新聞信息頁面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不代表本網觀點,文責自負。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發布之后30日內同本網聯系。
※聯系方式:中國江西網 電話: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