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宣部公布的第十批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名單中,江西南豐縣琴臺路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黃小娟的名字赫然在列。在全國婦聯舉行的紀念“三八”國際婦女節暨表彰大會上,黃小娟又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成為為國家建設作出杰出貢獻的先進婦女典型。
從社區一般干部,到社區黨總支書記,再到成為全國典型,15年來,黃小娟不斷創新便民服務新模式新方法,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幫助群眾解決急難愁盼問題。
黃小娟組織開展社區活動。吳娟/攝。
“一切都是為了居民”
“社區工作不能僅靠坐等居民‘走進來’辦事,我們更應該‘走出去’發現、了解、收集居民的需求和問題。”
自2010年進入社區工作的那一刻起,黃小娟的生活就與社區緊緊連在了一起。作為一名社區工作的“新兵”,她努力去了解和適應所在的工作環境,去學習如何與不同的人打交道,如何處理各種突發情況。經過一年的工作歷練,她逐漸對社區工作有了自己的理解。
當時所在社區有一位陳大叔,經常去縣里上訪,社區干部雖反復做工作,他都不為所動,成了社區里頭疼的一件事。
黃小娟得知此事后,專門找人了解陳大叔的生活經歷,隨后又多次上門找他聊天,還時不時給他帶去餃子、糕點等,一有合適的工作機會就及時告知他,鼓勵他去試試。隨著去的次數多了,黃小娟對他有了更深的了解。漸漸地,陳大叔和黃小娟聊的話題越來越多,他不再一味抱怨社會不公,并對黃小娟心存感念,表示愿意積極支持社區的工作。
2017年,黃小娟被調到新成立的琴臺路社區擔任黨支部書記。面對社區環境臟亂差、鄰里關系緊張的困境,黃小娟發動物業公司、居民與網格長、樓棟長、單元長“三長”人員共同參與社區治理,實現居民自我管理、自我監督,發揮居民的主體作用,讓居民積極參與到社區治理中來。
“小娟書記真是一個好閨女,她為我們解決了好多問題,我們特別喜歡她。”九旬高齡的社區居民黃婆婆逢人就夸黃小娟。
在多年的努力與堅持下,黃小娟等社區干部與轄區群眾、小區物業、“三長”人員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社區的墻上掛滿了一面面錦旗。
黃小娟組織開展社區活動。吳娟/攝
情系社區“一老一小”
“家家都有小,人人都會老”,黃小娟在社區工作中,深刻地感觸到抓牢抓實“一老一小”工作的重要性。
“沒關系,我幫你掛心愿樹上,萬一實現了呢!”在社區組織的一次認領微心愿活動中,黃小娟安慰擔心自己所需物品價格貴而無人認領的留守兒童小藝(化名)。原來“想要一輛自行車”一直是小藝的心愿,但因擔心心愿太“大”,已經寫好心愿卡卻遲遲不敢拿出來展示。
之后,黃小娟發動愛心團隊志愿者籌集資金為她購置了自行車,為稚嫩的孩子打開了心靈之窗,從此,小藝憂郁的臉上洋溢起幸福的笑容。
為了讓更多留守兒童感受到家庭的溫暖,黃小娟和幾個志同道合的愛心人士牽頭成立了“心雨愛心”團隊,通過組織開展“愛心媽媽心手相牽”“小橘娃”“少年兒童心向黨真情相伴護成長”等活動,給幼小的心靈帶去關懷和溫暖。
如今,“心雨”愛心團隊共有71名愛心成員,組織開展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190余場,圓夢微心愿300多件。
“小區獨居的老年人不少,啥時候我們能有自己的社區食堂?”面對社區居民提出的需求,黃小娟積極向上爭取支持,牽頭打造了南豐縣首家“智慧型社區養老服務中心”,讓老年人在家門口享受快捷、精細的養老服務。
黃小娟慰問社區退役軍人萬水龍。
“每天都有社區工作人員對接,營養餐每餐還有4塊5毛錢的補助,吃得放心、實在!”社區大爺易九泉給社區點贊。
考慮到社區老人的生活需求,黃小娟還牽頭組建了“琴臺路社區老年大學教學點”,讓800余名老年人在充實的文體生活中愉悅身心。葫蘆絲、電吹管、書法、國畫、形體、太極拳等特色課程,讓社區老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
“多虧了黃書記的鼓勵,讓我在面對疾病和困難時有了更樂觀的思想轉變。”社區居民吳麗華多年來被疾病困擾,總是郁郁寡歡、不知所措。黃小娟經常開導吳麗華,還邀請她加入葫蘆絲班學習,培育興趣愛好,樂觀面對生活。
如今,社區里參加的學員有100多位,他們不僅自己學,還會外出參加公益演出,成為城鄉社區一道亮麗的風景。
黃小娟鼓勵吳麗華參加社區活動。
推進便民服務改革
為了讓政務服務“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落到實處,黃小娟帶領社區干部、志愿者主動加班加點,上戶走訪困難群眾、行動不便老人和電話詢問在外重點人員等400余人,梳理出社區居民辦理高頻事項5大類95項,主動承接上級下放權限。
由此,琴臺路社區也成為全省首個推行“城區十分鐘政務服務圈建設”數字化改革并建立規范化、標準化便民服務站的社區。
如今,依托數字化平臺,黃小娟組織建立社區居民“一人一檔”數據池,解決各類問題3000余件,實現了社區居民在家門口就能辦成事的目標。
2022年9月,黃小娟當選為黨的二十大代表。參加黨的二十大后,黃小娟帶著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囑托回到社區,第一時間深入基層一線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把信心與干勁傳遞給身邊每一個人。
隨后,還組建起“小娟黨代表工作室”,利用“1+5+7”工作體系傳黨情、聽民聲、解民憂、促和諧,至今工作室已組織開展各類宣傳活動200余場,參與群眾1.5萬余人次,同時記錄群眾到訪事件83條,已解決72條,移交相關單位處理11條。
黃小娟帶領琴臺路社區干部整合各方資源,打造“三亮五心”黨建品牌。曾丹/攝
社區雖小,卻連著千家萬戶。黃小娟從事社區工作15年,處理的大小事情不計其數,她手機里存儲的4000多位居民的電話號碼和微信號就是最好的見證。
黃小娟坦言,她見證了社區辦公場所由“老舊破小”到“幸福之家”的變化,也感受到社區工作力量的增強,社區干部從最初的5人擴展到如今的18人,從“社區大媽”主力軍到逐漸有了“00后”的加入,更讓她感受到社區工作逐漸受到年輕人的關注與認可,而居民之家、幸福食堂、黨建引領社區治理平臺以及“桔事好辦”小程序的打造,更是讓社區工作有了更強的依托。
“只有解決社區居民最關心的事情,才能抓住居民的心,才能拉近和居民的距離。”黃小娟說。
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作為社區干部的黃小娟,考慮最多的還是如何把社區群眾的服務做深做細做到位,更快速地回應群眾關切,更扎實地解決群眾難題。同時,她也期盼著更多志愿者加入社區工作中來,讓溫暖和關愛在社區每一寸土地傳遞。
作為一名基層女性工作者,她深信婦女在未來將會擁有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充分實現自我價值,進而為社會進步貢獻更大力量。
江西志愿服務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專稿欄內的所有作品,包括標有“江西志愿服務網”LOGO的圖片,版權均屬于江西志愿服務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經本網授權使用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江西志愿服務網”和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注明“來源:×××”(非江西志愿服務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3.在本網的新聞信息頁面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不代表本網觀點,文責自負。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發布之后30日內同本網聯系。
※聯系方式:中國江西網 電話: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