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持續深化撫州市消防救援支隊“撫藍先鋒”黨建品牌創建,臨川區消防救援大隊緊扣“365”消防服務不打烊工作體制,將滅火救援、火災防控、為民服務融入血脈,將紅心鑄魂、藍盾智治、白翼救援、金哨預警、綠萌服務、橙色聯動嵌入肌理,將全天候響應、全領域覆蓋、全過程服務、全要素保障、全社會協同刻入行動,以支隊黨建品牌理念為“指揮棒”,推動大隊工作全維度迭代進階,在滅火救援、火災防控、為民服務中交出基層消防治理的“臨川答卷”。 搭建黨群連心橋 繪就黨建聯建同心圓 緊扣支隊“搭建黨群連心橋”部署,該大隊以“紅心鑄魂”為引領,不斷深化“黨建+”融入基層消防治理體系的方式方法。構建“1+N”黨建聯盟架構體系,與市委黨校、市政府辦公室機關黨委、市司法局、贛東學院、撫州農商銀行、區紅十字會等單位開展黨建共建活動。在臨川區贛東大道專職隊服務點和萬象新城微型消防站建設“撫藍先鋒站”,安排人員駐點開展消防宣傳、便民服務、防火巡查、流動執勤等活動。選派專職隊站負責人到轄區社區兼任黨支部委員做好消防安全指導,以“橙色聯動”推動共建共治共享,將“全社會協同”承諾落到實處。 開設服務直通車 跑出暖心志愿加速度 對標支隊“開設服務直通車”要求,大隊以“綠萌服務”為核心,持續擦亮為民服務本色。在“撫藍先鋒站”設立黨員服務點、張貼黨員聯系卡,定期派員深入社區、小區、企業傾聽群眾訴求。建成5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消防”站點,24小時不間斷為群眾免費提供充電、送水、借傘等服務,成為來往行人的歇腳點、環衛工人和新業態群體人員的休息室。對網約家政人員進行消防培訓,讓每一名網約家政人員成為守護千家萬戶的消防志愿者。連續4年聯合區十三小、區青少年宮開展“火焰藍·紅領巾·手拉手”和暑期消防夏令營等活動,以實際行動當好兒童成長的引路人。與時光益站聯合會黨支部共同打造“義耆消防
精準護老”志愿服務項目,讓“銀發族”在“火焰藍”的庇護下樂享“夕陽紅”,消防員也被鄰里鄉親當作最可靠的人。 打造宣傳前沿站 奏響安全文化最強音 融合支隊“打造宣傳前沿站”思路,大隊以“金哨預警”為引擎,將臨川篾編、戲曲等元素融入消防宣教,創作《消防安全不戲說》《平安校園》等作品。在文昌里打造全國首個集劇本演繹、互動體驗、警示教育、歷史展陳等于一體的消防XR體驗館,開展“消防夜市”“流動直播”活動15場次,覆蓋群眾5萬余人。常態化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和“請進來、走出去”等方式,組織火焰藍講師團開展消防安全宣傳和上門授課疏散演練活動,組織社會單位消防安全“明白人”培訓會8場,培養逾千名社會單位消防安全“明白人”以及6000余名“準消防員”。 鍛造應急先鋒隊 錘煉滅火救援硬本領 踐行支隊“鍛造救援先鋒隊”使命,大隊以“白翼救援”為準則,不斷優化完善力量配置,堅持“力量跟著任務走、警力跟著警情走”的基本要求,成立“一部六組”組織機構,明確各組職責任務,實現應急響應與力量調配的科學化、模塊化運作。在“國慶”等安保工作中成立黨員突擊隊、設立黨員先鋒崗,堅持把“救人第一”理念貫穿戰斗任務始終,大力強化實訓基地和真煙真火設施運用,密集開展“供得上、攻得進、升得起、救得出”專項訓練,先后輪訓隊員300余人次。推薦指戰員參加各類專項培訓40余人次,分類制作360°全景作戰預案和信息卡160余家,與應急、住建、供水、供電等黨建聯盟單位簽訂聯動協議10余份。 織密平安護盾網 構建群防群治新格局 落實支隊“織密平安防護網”要求,大隊以“藍盾智治”為導向,提請區委將消防工作納入臨川區黨建引領社區網格化治理工作,整合城管、市場監管、應急管理等多個網格資源,建強以黨員為骨干的基層消防治理隊伍。組建9支黨員巡查隊,聯合5000余名社區網格員、時光益站聯合會消防志愿者對“九小”場所、老舊小區、大型商超、公眾聚集場所等進行消防巡查和宣傳教育。扎實推進上頓渡章舍新村和馬家山商業廣場區域性火災隱患整改,指派專人駐點開展消防安全本質提升行動,推廣“智能感煙探測器、簡易噴淋、基本滅火器材、防火分隔”和消防安全培訓等“4+1”措施。 近年來,在支隊黨委的正確領導下,該大隊被應急管理部、共青團中央表彰為“全國青年安全生產示范崗”、榮獲江西省五一勞動獎狀和江西省青年志愿服務優秀組織,贛東大道政府專職隊被國家消防救援局評為“執勤訓練工作先進政府專職隊”,多次獲得“年度優秀班子”“年度先進大隊”和“三星級安全工作星級大隊”等榮譽。下一步,臨川區消防救援大隊將以黨建為引領之筆、以“365”體系為治理之綱,在織密基層安全網絡中凝聚協同合力,當好城市安全的忠誠“守夜人”、群眾身邊的暖心“貼心人”。
江西志愿服務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專稿欄內的所有作品,包括標有“江西志愿服務網”LOGO的圖片,版權均屬于江西志愿服務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經本網授權使用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江西志愿服務網”和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注明“來源:×××”(非江西志愿服務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3.在本網的新聞信息頁面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不代表本網觀點,文責自負。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發布之后30日內同本網聯系。
※聯系方式:中國江西網 電話:0791-86849032
|